恒大的“速度与激情”:全年销售3734亿 现金3043亿
激进背后的安全砝码
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下,恒大的负债水平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其2016年中期报告显示,借款总额为3813亿,而超过80%的资产负债率一度“爆表”(行业公认的负债红线约为70%)。
对于此,恒大曾经做过公开的说明:其举债所获得的现金大都以较低价格收购稀缺的土地资源,获得了1.86亿平方米的优质土地,目前仅土地储备的市场估值就已经高达5700亿。
其实,就房企而言,即便抛开企业所拥有的土地资源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仅从常规财务分析的视角,也不能使用“负债”这单一数据对其进行简单的判断,只有综合多项数据的全面审视,才足以得到客观的结论。
房企的负债水平偏高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如商品房预售制下,预收款须计作负债,导致房企的预售业绩越好,报表上的负债水平越高。另外中小型房企在退出市场时,往往是将项目资产及债务打包转让,恒大近年新增土储的主要方式就是这种承债并购,因此导致自身的负债水平水涨船高。
而且,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企的平均负债水平一般会高于其他行业,尤其处于行业上升周期,提高杠杆举债扩张是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不二选择。在此过程中,企业只要确保运营资金的充足,就可避免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另外一家同样以快著称的公司融创中国的路径或可供参考。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在几经起伏之后的心得便是:现金流是重中之重,公司扩张的同时一定要确保现金流的安全!
对于此,恒大显然有着类似的抉择。其公告显示,公司截至2016年年底的现金余额为3043亿,较去年年中又再度增长44%,去年全年的销售回款额也达到3008.9亿,“现金为王”的策略相当明显。
另外,长债为主、短债为辅的合理负债结构,也显示出恒大适应行业特征的财务平衡术。数据显示,恒大上市以来年末现金余额均能完全覆盖其短期负债,近三年现金余额更是大幅提升到595亿、1640.2亿和3043亿,以确保在行业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公司足以应对未知风险。
对于恒大采取的“规模扩张、现金为王”战略,一位行业人士评价:“恒大虽然负债偏高,但只是将大量的资金沉淀在了优质土储中,并在规模上实实在在做到行业第一,且大量的土储基本确保了未来业绩的继续增长。同时它这种负债发展并非冲动激进,充足的现金很好地降低了风险,做到了企业发展和风险的平衡,值得借鉴。”
就在本月2日,8大战略投资者斥资300亿入股恒大地产,或也显示出了市场对恒大在规模、负债、现金上之平衡术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