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火热背后:人为破坏等五大问题考验未来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虽然共享单车还有诸多的不完善,但这个领域却颇受资本的青睐,竞争也越来越激烈。9月底,原来一直聚焦于高校市场的ofo宣布获得网约车巨头滴滴的投资,并开始进军校外市场。
除了摩拜单车和ofo,这个领域还有小鸣单车和优拜单车等。小鸣单车10月份宣布已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优拜单车计划11月份正式上线。
中新网注意到,市场上还出现了共享电动车服务,和共享单车同台竞技。比如电动车租赁企业“八点到”,最短可提供日租服务,北京朝阳门、呼家楼等地已设置了电动车安置点,用户可自取。
李易说道,出行是高频应用,其分享经济模式颇被资本看好,但“四个轮子”早被巨头垄断,基本已无机会,所以资本转向“两个轮子”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共享单车的生计问题:几年回本?
据了解,目前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即按时间收租赁(使用)收费。在共享单车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不约而同想到了降低单车成本。10月20日,小鸣单车官方对外发布了其更新的第二代智能共享单车-XM02,单辆成本从原来的500元左右控制在了400元以下。
企业都在算一笔账,单车放出去了,几年可回本?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此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估测,摩拜单车成本大概是3000元左右,预计两年回本。
优拜单车创始人余熠透露,优拜单车生产成本将控制在1000元左右,一辆车投入使用周期为4年,假若每天使用6次,半年可回本。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在共享单车发展的同时,不排除会衍生出其他盈利手段,比如车身广告、APP广告等,或者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补助等,长远来看,共享单车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共享单车遭“花式”破坏
单车在使用周期内凭租赁费覆盖单车生产成本后,剩下的就是赚到的,账目看起来很清晰,但这些都是理想的状态下,单车遭破坏的情况和运营成本企业考虑到了吗?
近日,摩拜单车官方公众号曝光了一起摩拜单车遭人为破坏的事件:一男子将多辆摩拜单车扔进黄浦江,之后又砸坏了6辆。所以该公众号发出“摩拜单车已身负重伤,需要你们的救援”,向社会寻求目击证人。
其实,摩拜单车自入市以来,曾多次被人为破坏,破坏方式五花八门,有的被扔河道,有的二维码遭喷漆,有的被从楼上直接扔下,有的车胎被割开……
针对人为破坏,摩拜单车也做了一些预防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结果并不理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晓光认为,只靠摩拜的积分制来控制破坏、违规行为是不够的,应将其纳入社会的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的诚信体系。
不过顾大松认为,这对共享单车发展影响并不大。他表示,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应该已经预测到单车可能会遭到破坏,该预算应该是在运营成本之内的。
李易说道,“各地都在提倡绿色出行,骑行作为绿色出行的一种方式,有可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来保护共享单车。”(吴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