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规频出管理趋于严格 “双刃剑”效应或现
网约车新规频出“双刃剑”效应或现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先后发布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随后,杭州、重庆、天津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设置相应的网约车准入门槛,对于网约车的管理趋严。对此各相关方纷纷给出建议,希望地方出台网约车新政时,也要做到真正站在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平衡各方要素。
网约车管理趋于严格
2016年10月8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公布《网约车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京沪深三地均拟对网约车增加轴距要求,京沪两地还拟规定网约车司机具有本地户籍,深圳拟要求司机具有本地户籍或持有居住证,广州拟规定驾驶员具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驾驶车辆需是一年内的新车,这些无一不表明各地政府对网约车管理趋严。细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网约车司机要求趋严。以北京为例,网约车驾驶员须是北京户籍;男60岁、女55岁以下,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无驾驶机动车发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等,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网约车质量要求趋严。北京市要求网约车车辆为北京市车牌,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新能源车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L、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车长大于5100毫米;车身需要张贴网约车专用标识,安装“计价器”;缴纳营业性车辆的交强险、第三方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
网约车平台管理趋严。网约车平台实施许可管理,经营期为4年,到期审核合格后可延期。平台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和相应社会责任。价格方面,网约车实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可实行政府指导价。
利益相关方纷纷进言
北京、上海等地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后,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北京市的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其纷纷表示,意见稿出台后网约车准入的门槛提高了,价格也日渐增长。一位乘客表示:“网约车的新规趋于严格会导致费用的增长,同时让打车的成功率明显减少,因为司机少了。”对此,部分网约车司机表示,新规对本地司机影响不大,主要限制的是外地的司机。
对此,滴滴出行回应称,政府对网约车的规定,将导致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亿网约车用户和千万网约车司机。目前绝大多数滴滴平台上的车辆和司机将被迫退出,民众将重新面对“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新政抬高了准入标准,是变相的数量管控。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也希望网约车新政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慎重,给缓冲时间,再进一步调研。
而易到则回应称,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性行业之一,在盘活存量车辆资源、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策规范,也需要给予发展空间。易到将落实网约车新政和各地实施细则,并根据各地征求意见稿的时间表,通过正常渠道向主管部门反馈有关政策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开展资质申请工作。
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指出,新政对交通部文件有过度执行之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