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规频出管理趋于严格 “双刃剑”效应或现
网约车新政不应一棒子打死
众所周知,网约车不仅是交通方式的一种变革,也承载着其他的社会功能,比如解决就业,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等等。同时网约车也因为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众多,对大城市管理者来说带来了人口压力。
广州市交通委统计数据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在去年底限制外地专车之前,广州交通拥堵指数与同期相比大幅上升,最大增幅达到74%。高德地图数据则显示,限制外地专车之后,今年二季度,广州市的拥堵排名相比去年同期由第3名下降到第9名,拥堵指数降幅达1.9%。因此网约车新政出台,设置新的门槛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对盘活市场竞争力也有裨益。据业内专家分析,从中国IT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滴滴专车当期占据了85.3%的市场份额,优步则以7.8%位列第二;易到以
3.3%的市场份额排在网约车市场第三;神州则以占据2.9%的市场份额排名最后。因此此次最严的网约车意见稿出台后,之前一家独大的格局或将改变。如果该意见稿最终尘埃落定,最受伤的应该是滴滴和优步,其次是易到,对盘活市场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
看好网约车未来发展
据了解,在北上广深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问世之后,原本形势大好的网约车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变得模糊不清。
对此,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政法教学部主任张柱庭教授表示:“现在公布的是征求意见稿,大家提意见是很正常的。这些建议会提交到决策部门。目前的一些规定还不是最后的结论,是在征求意见,只能说是一种方案。”
此外张柱庭表示,地方的规定主要是对地方市场有一定影响,不能说一个地方的规定就能影响全国。因为每一个城市的规定是不太一样的。例如北京可能有自己的考虑,比如限制外地车数量。毕竟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拥堵指数显示,2015年6月,北京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上升31.5%,这一时间段与滴滴快车在北京出现的时间相吻合,同时,今年4月到8月,外牌车进京数量平均每月也增加了15万辆,这些车辆进京从事网约车运营的比例较高。换言之,网约车的出现不仅没有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反而让现实情况更糟。
至于对司机数量的影响,张柱庭认为,“我觉得不能那么简单地说影响司机供给,因为要看原来把网约车真正作为巡游出租车那样频度使用的有多少。大家经常谈及的数字实际上是在网上注册的车辆,这个数字其实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私家车,这块应该单独划出去。现在要考虑的是那些活跃度高的网约车数量,再来对比新政实施后的数量,才有可比性。”
因此网约车的新政和改革发展未来是值得看好的。而新规改革也势必会如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说的那样:“这次改革我们根本的目的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这是我们评价的标准。”文/董亚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