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石油减产对华影响有限 化石能源依赖降低
能源供应多元 经济转型加速
欧佩克石油减产对华影响有限
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即OPEC)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一次会议中就石油减产问题达成一致。在欧佩克达成近8年来的首次减产协议后,国际油价一度大幅反弹近6%,这让一些观察者开始关心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中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欧佩克艰难达成的减产目标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油等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与此同时,中国自身能源供应较为多元,经济结构正在加速转型,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也逐年降低。总体上看,中国能源供应保障充足,减产协议难以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和改革进程产生较大影响。
减产协议艰难达成
过去2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走低,让产油国们十分头疼。例如,沙特的石油收入锐减一半,迫使其每月不得不出售大量海外资产来支付开销;伊朗在两位数失业率压力之下,国内重振石油收入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为此,欧佩克曾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减产、冻产和平衡油价的问题,但始终无果。
相比之下,此次减产协议的艰难达成对产油国而言便显得格外“珍贵”。欧佩克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表示,相关国家在本周非例行会议达成了历史性成果:欧佩克国家同意将产出目标设定在每天3250万—3300万桶的区间内。这一水平较今年8月的欧佩克产出目标减少了0.6%—2.1%。哈利勒说,未来欧佩克将成立技术性委员会,研究限产的实施机制,加快市场的供需再平衡进程。
尽管欧佩克意外达成减产协议吸引了全球目光,但不少机构却并不看好油价行情。高盛集团9月29日表示,尽管减产协议可能短期支撑油价,但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石油的供应前景,高盛仍坚持此前对油价的预估。摩根史丹利则指出,目前焦点应转向执行情况。从历史经验来看,以往协议的执行并不好;从中期来看,市场干预也将减少周期性上行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减产协议在短期确实会对油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供大于求的原油市场格局。“其实,欧佩克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历史上其决议执行情况一向较差。加上此次减产的幅度并不大,因此国际油价不会进入大幅上涨的周期。”董秀成分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