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步 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动力何在

2016-09-22 15: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0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授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此前,在北美时区,由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子行担任多伦多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人民币清算行基本实现了时区全覆盖,但一直未能落子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又一大步。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国际化目前行至何处,将走向何方?当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不再,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动力何在?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周诚君昨日在参加“丝绸之路金融论坛”时指出,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依旧具有吸引力,而央行自去年起陆续向境外央行类机构和合格投资者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投资者进入市场后,就有风险对冲、币种管理乃至获利了结的需求。人民币不仅能成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也能成为国际金融交易货币,这是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框架的应有之义。

  当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再

  境外主体为何要持有人民币?要是在2014年上半年之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民币中长期的升值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头号货物贸易大国。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最多时接近4万亿美元,人民币也经历了一个缓慢但“持续坚定”的升值过程。

  彼时,对境外市场主体来说,将人民币资产“放在枕头底下”,也是升值的。但2014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发生了改变,去年“8·11”汇改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一度十分强烈。这时,境外主体还有动力持有人民币资产吗?

  对此,周诚君回应说:“根据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统计,截至5月末,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从两年前的18%左右上升到了超过36%。也就是说,尽管人民币在最近两年出现了贬值预期和倾向,甚至有机构专门做空人民币,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翻了一番。”

  那么,市场主体接受、投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一组横向的数据对比或许能说明问题。昨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3个月来首次升至零,此前一直在负利率区间,德国和法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如此。“脱欧”公投后,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以下,而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在1.6%到1.7%之间。

  而中债登的数据显示,9月21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5%,资质较好的省级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收益率在3%以上。这就意味着,境外机构投资者如果到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可以享受3%以上的无风险收益率。

  这就能解释央行去年以来一系列开放金融市场举措的逻辑。去年7月,境外央行类机构可以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没有准入、额度和交易产品的限制。同年9月,又向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放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今年2月,向全球范围内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

  周诚君直言:“即便人民币升值趋势改变了,境外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非居民也能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日本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目标至稳定利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