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银行资产承压 资源大省一把手亲赴北京大行要政策

2016-09-22 11:3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0

  多方博弈犹存

  多家钢铁、煤炭企业的负责人直言,债委会的最大作用就是稳定预期。由于银行间缺乏沟通协商机制,单家银行的“个体理性”行为极易演变为银行业“集体非理性”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多输”。

  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大客户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谭军表示,曾有一家煤炭企业负责人来“倒苦水”,希望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能与企业一起渡过难关,否则很可能把本来运转正常的企业压垮。

  作为当地最早提出类债委会模式的银行,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黄干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早的时候不叫债权人委员会,而叫松散型银团。通过松散型银团模式对债权银行进行管理,既能维持各债权银行对债务人原有授信条件不变,保证债权银行的自主性,又能通过银团的约束条款,对各债权银行的授信策略进行统筹,加强银行间、银企间合作,债权银行抱团取暖,从而有效避免债权银行随意抽贷、压贷,加强授信“供给端”的有效管理,根据债务人经营发展需要,满足债务人合理授信需求,保障其授信资金使用稳定。

  但是,“多头多脚”的债委会的实际运行不可能一帆风顺。黄干平表示,萍钢债委会的《备忘录》要求:“各融资行对萍钢公司实际用信额低于融资参与额的部分,在协议签订后的15天之内,应补足差额的三分之一,30天之内应落实全部融资参与额。”然而,截至8月30日,仅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萍乡农村商业银行、厦门银行等债权银行的用信余额高于《备忘录》确定的参与金额。他建议,加强沟通与协调,各债权银行应严格遵守《备忘录》要求。

  对此,不少银行业内人士有苦难言。某股份制银行太原分行人士坦言,各家银行总行的政策不一样,各地债委会要一致行动并不容易。首先,债委会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式的机构或组织,更像是一种倡议,缺乏约束力。其次,各家银行的实力不一样,有些中小银行确实被压得喘不过气,只能选择退出。

  上述人士进一步说:“遇上扛不住的企业,银行就要抽贷了,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尤其是那些总行不在本地的银行沟通起来困难,或者某些银行绕道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来起诉,债委会再一致行动也没用。每家银行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银行做的是抵押贷款,有的银行做的是信用贷款,做信用贷款的肯定更担心风险。”他表示,自己代表所在银行参加了十几个债委会,每个债委会都有一个微信群,忙的时候,看微信都看得眼花,但谈及这些债委会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时,他沉默了。

  另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债委会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各相关方都不容易。除协调一致行动、协调自己的上下级行外,还要协调地方政府、民间借贷的债权人。这些担子都压在银行身上,银行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江西银监局相关负责人称,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机制,最大程度地避免债委会成员不遵守一致行动的要求。为了提高债委会的运行效率,江西银监局已研发了江西省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信息共享系统,有望在10月正式运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奥迪工程师卷入大众排放门 涉嫌开发操控软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