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依然承压 不良率趋势基本平稳
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季末持平,但关注类贷款余额则从2014年末的2.1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银行资产质量依然承压,需要在严控新增不良贷款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化解——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依然承压。近期陆续发布的商业银行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同期总体依然表现为上升趋势,不同上市银行不良率增长幅度差异较大,个别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在1%以下,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率超过了2%,为2.40%。
不良率趋势基本平稳
“截至上半年末,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5%,较一季度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一季度末减少84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环比双下降并不意味着资产质量出现拐点,这是工商银行加强信贷管理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的成效显现。
该负责人说,全球经济形势还存在不确定性,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受经济波动和结构调整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地区,信贷风险还面临考验。今后一段时期,不良率可能还会上升,但总体趋势会基本平稳。
监管部门的数据也显示出这一趋势。中国银监会8月10日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与上季末持平。
从地区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区域集中在环渤海等区域,行业集中于批发和零售行业。
半年报显示,工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在个人按揭、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呈下降趋势,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为0.43%,钢铁等5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6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2.44%;农行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分别较上年末增加46.06亿元和29.32亿元,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不良率高达13.88%,制造业不良率也高达5.93%。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居高不下的不良率,使得农行对这些行业的贷款愈加谨慎;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中部和长三角地区。
业内人士说,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环渤海地区部分贸易类企业以及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贷款违约有所增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