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开板模式生变 打新大军扩容券商躺着捡漏
A股逢新必炒的传统造就了投资者“贪吃蛇”式的心理,每天吃下一个涨停板,舒坦。然而,近期投资者普遍感觉,“吃掉”的一字板越来越少了,或者本以为开板后还能迎来一波上涨,结果却发现炒作力度越来越弱,其中,典型的如上海沪工、玲珑轮胎、健帆生物、中国电影、新华文轩等多只新股。
难道新股的开板模式变了吗?实际上,新股目前的投资收益仍非常可观。只不过,自新版打新规则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新股申购,僧多粥少是必然,单只新股的炒作也不可能漫无止境。而在投资者弃购等因素的影响下,那些涨势不尽如人意的个股,如南方传媒、东方时尚、中国电影等却让包销的券商赚钱到手软。
新股开板模式变了?
据东方财富数据,今年登陆A股市场的85只已开板的新股,平均斩获的一字板涨停数为13个。其中,连续一字板数量最多的是华锋股份,为23个;博思软件、环球印务、天顺股份、恒泰实达也均连续斩获22个一字板;除此之外,科大国创、丰元股份、新光药业、上海沪工、三祥新材等7只新股也收获20个以上的一字板。不过,仍有22只新股的连续一字板不到10个,最少的为江苏银行,只有3个,贵阳银行和第一创业各有5个。
从总涨幅来看,至开板时,85只新股的平均累计涨幅为464.79%。华锋股份、天顺股份、博思软件和恒泰实达涨幅均超过10倍,领跑所有新股。而江苏银行总涨幅不及100%,只有87.56%,贵阳银行和第一创业约为130%。
从每中一签获利的金额来看,已开板的这85只新股平均获利金额为3.44万元。三棵树、上海沪工领跑榜单,每中一签的获利金额分别为9.71万元和9.63万元。而江苏银行、贵阳银行和第一创业每中一签的获利金额“垫底”,分别为5490元、6960元和1.11万元。
虽然有投资者感觉近期新股收益并不如意,但比较去年的水平,今年新股的平均收益其实仍略胜一筹。
去年按老办法上市的220只新股,平均斩获的一字板涨停数为11个。其中,一字板最多的是乐凯新材和暴风集团,高达29个,其他如创业软件、清水源、汉邦高科、金石东方、易尚展示等8只个股也有24至26个不等的一字板。一字板不及10个的有91只,其中,国泰君安只获得1个一字板涨停。
从开板前的总体涨幅来看,220只新股的平均值为381.58%,仍不及今年。国泰君安、金诚信、柯利达、红蜻蜓、蓝晓科技等7只新股总体涨幅不及100%。不过,多达16只新股的总涨幅都超过了10倍,而乐凯新材和暴风集团更是获得了逾20倍的涨幅。
去年这一波新股,每中一签平均获利金额的平均值为3.1万元,稍逊于今年的新股表现。不过,如汉邦高科、广生堂、创业软件和康斯特,每中一签的获利金额均超过10万元,相比今年的新股又更为耀眼。
事实上,从单个新股的比较指标来看,去年上市的部分“大牛”新股确实更光彩夺目,难免使投资者感觉到今年的新股似乎不行。但整体比较而言,今年的新股收益仍是十分可观的。
然而投资者也需明白,新股的炒作不可能无极限。进入7月,新股发行力度开始加强,每一批新股的数量都超过10家,大大超过以往。例如,7月22日,14家公司获证监会批文,合计募资规模约120亿元;8月19日,13家公司获证监会批文,合计募资约109亿元,其中就包括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
有分析文章以江苏银行的IPO作为标志,认为大中盘城商行的上市可被视为监管层对新股炒作的供求调节。复盘后可发现,江苏银行发行价6.27元,发行量超11亿股,发行市盈率达7.64倍,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后总股本达115亿股,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12倍,远高于已上市的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此外,于今日上市的江阴银行发行市盈率达10.17倍,即将上市的无锡银行和常熟银行的市盈率也接近10倍,均远超行业市盈率。这四家城商行也都因为发行价太贵而推迟发行。
以江苏银行为界,此后上市的多家均为市场关注的新股,如中国电影、新华文轩、长久物流和广西广电均在开板后掉头直下,这几只新股的累计涨幅均不及新股平均值。不过,长久物流每中一签获利4.68万元,还是超出平均值不少。
争相打新僧多粥少
尽管并非个个新股都“秀色可餐”,但在新的规则下,那些在打新面前一直“沉睡”的投资者也在慢慢苏醒。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A股共有投资者1.09亿户,持仓投资者4990万户,持股市值在1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有3710万左右。剔除一小部分投资者因市值分散而导致在两个市场均无法申购的情况,保守估计可以进行新股申购的投资者在3000万户左右。
而今年以来,每只新股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数量平均仅为943万户,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投资者仍在“沉睡”。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嘉禾认为,尽管打新在A股几乎可以被证明是一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但绝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没有兴趣参与,放弃了这一回报率必然为正的交易,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投资者参与到退市股票的炒作中,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扼腕。
不过,这一怪相目前正在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入到打新之中。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单只新股的申购户数平均为757万户,3月份达到812万户,5月份突破900万户,7月份达到993万户,8月份的27只新股平均有1113万户投资者申购,增势明显。
红墙股份是第一只网上申购户数突破1200万的新股,时间是8月11日。红墙股份首次发行2000万股,全部采用网上申购的方式,吸引了1210万户投资者,申购股数达到1202亿股,中签率0.0166%。
此后不久,8月16日,红墙股份的纪录便被山东赫达打破,达到1268万户。8月30日,这一纪录再次被亚泰国际打破,其网上申购户数达到1287万户。截至8月31日,网上申购户数超过1200万户的新股共有5只,除上述三只新股外,其他两只分别是创新股份(1279万户,8月31日申购)、江阴银行(1266万户,8月24日申购)。
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但随之而来的是,中签率下降。8月11日,红墙股份申购数创下当时新高,但中签率同样创下新低,仅为0.0166%。而次日,中签率新低的纪录便被刷新,同益股份首次发行仅1400万股,中签率低至0.0159%。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所有新股的平均中签率是0.072%,但8月份申购的27只新股的中签率普遍低于这一数字。上海电影、欧普照明等22只新股低于0.07%,同益股份、朗科智能、红墙股份、达威股份、深冷股份、安德利均低于0.02%,仅贵阳银行、广西广电、三角轮胎、江阴银行、正平股份高于今年的平均中签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