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网络约车问题频发:不要让“没有约束的科技”野蛮生长

2016-07-22 16:46 来源:工人日报 0

­  “所谓共享经济,就是让你坐上车,然后堵在路上。”北京一位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这一感慨,引发了共鸣。

­  而滴滴出行的总裁柳青,在一次论坛上大谈“互联网+”给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的时候,也遭到一位广州听众的质疑:“请您解释下这样一个问题,原来广州是早晚高峰堵车,现在滴滴优步出现后,为什么几乎随时都是高峰?”

­  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  科技改变生活,这已是常识。近年来,“互联网+”的趋势潮流开始盛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很多被“互联网+”颠覆与改变,但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来看,一些事物在具有创新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得不说的弊端。这些弊端与进步如影随形,一些原本带来便利进步的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却变了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背离初衷的趋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的利弊之惑。这其中,与民生相关的交通表现得尤其明显。

­  被逼出来的智能出行第一镇

­  柳青曾经在美国投行工作,她之所以毅然回国投身于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滴滴出行,是由于两次亲身经历。

­  一次,她要去和一位政府负责人谈事,从北京的上地出发,先是遭遇无车可打,又历经主干路大堵车,半小时无法挪动不得不改乘地铁,从地铁口出来后,为赶时间,在雨中她身穿礼服坐上一辆黑摩赶到约定地点。此时,那位政府负责人已经等了她20分钟。

­  第二次,是公司一位人事部门的高管向她提出辞职,原因是怀孕了。柳青说这是好事,我们公司的福利制度你清楚,完全可以享受高福利的产假回来再上班啊!但对方无奈地说:“公司在上地,而我家在南四环,怀了孕是万不能挤地铁的。而打车不是打不到,就是堵在路上。”

­  “这两次经历,坚定了我要加入滴滴出行的团队。”柳青说。

­  “互联网+”确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出行难题。家住立水桥的一位北京市民,深感网络约车服务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他居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距离地铁较远,每到早高峰就有寸步难行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痛苦,走到地铁20分钟,公交半小时一趟,出租车又不过来。”

­  网络约车服务兴起后,坐在家中一部手机就可以约到合适的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两年多以前,央视拍摄的新闻短片《跨省奔波的上班族》,让不少人关注到了燕郊族的双城生活,特别是对白发老人替孩子排队挤公交的镜头印象深刻。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科技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燕郊族的出行方式。

­  滴滴出行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知道——华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作为环北京15个卫星城之一,燕郊已经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智能出行第一镇。过去一年,燕郊地区的智能出行总量呈爆发性增长,月均增长率达到了57.8%;而燕郊族早晚高峰的出行时间分别为6时50分和18时到21时之间。

­  “在城乡结合部,网络约车技术模式确实贡献很大,燕郊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智能出行第一镇。”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人社部:监测显示企业岗位还在流失 幅度在收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