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鏖战6.7元关键点位 不排除央行会出手托底
7月20日,人民币与美元罕见“共舞”,纵然美元刷新4个月高位,境内外市场人民币汇率仍双双走高。过去两日人民币汇率展现出的顽强姿态,再加上中间价主动上调的痕迹,无疑巩固了6.7元作为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关键心理位置的地位,而人民币短期将固守于6.7元附近的观点也变得更加流行。
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经过5、6月份的快速贬值后,贬值风险已得到阶段性释放;美元在刷新数月高位后,则将逐渐面临升息行动停滞的约束;近期各主要汇率都开始出现反向变化,欧元、英镑等跌势有所趋缓,日元亦收敛涨势,这些都构成短期人民币对美元跌势趋缓的市场条件。而考虑到稳定市场预期的必要性,货币当局适时出手为汇率托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其稳定汇率的意志不容置疑。总之,6.7元已成为人民币汇率的一个关键位置,贬值风险或阶段性减轻。
鏖战6.7元
毫无疑问,6.7元已经成为中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运行中的一个关键位置。过去两周,无论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还是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市场价格,均在跌至6.7元附近后转向了盘整,由此逐渐确立了6.7元在外汇市场参与者心中的地位。
事实上,7月之初,当人民币兑美元向6.7元步步逼近的时候,已有一些市场机构预言,6.7元将成为短期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位。这并不是空口无凭的臆想。
其一,人民币在经过5、6月份的快速贬值后,贬值风险已得到阶段性释放。年内美元走势的逆转构成最近一轮人民币贬值的主要背景。5月初,美元指数在下探1年多低位后掉头向上,借助升息预期的反弹及随后的脱欧公投事件,逐步扭转了上半年持续阴跌的局面。截至7月19日,美元指数一度涨至97.15,为过去4个多月最高。同样从5月初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出新一轮贬值,在岸即期汇率7月18日最低跌到了6.7030元,累计贬值近2300个基点,跌幅约3.5%,与同期美元指数的涨幅基本相当。拉长时间来看,2015年以来美元指数仍下跌近1.7%,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累计跌去3%,人民币或被动或主动的调整令前期积累的贬值压力得到一定释放。
其二,美元在涨至数月高位后,7月以来涨势已有所放缓。当前美元指数位置并不低,大幅向上仍需美联储二次加息的配合,但从市场预期看,美联储年内升息空间依然有限,且预期升息时点最早也要到12月。另外,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或因该国总统选举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而增添变数。不少机构认为,美元可能逐渐面临上行约束,短期难以持续大幅走高。
其三,近期各主要汇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向变化,包括此前跌幅较大的英镑和欧元止跌回升,此前强势的日元则开始贬值。
以上种种,至少从舆论层面为人民币跌势放缓提供了铺垫,而央行可能在6.7元一线设防的“风声”,更让市场参与者在6.7元附近的交易变得谨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