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鏖战6.7元关键点位 不排除央行会出手托底
与美元“共舞”
在持续拉锯近两周后,本周伊始,在岸人民币还是一度跌穿了6.7元,但剧情很快就出现了“反转”。
7月1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最低跌至6.7030元,为2010年12月1日以后首次跌破6.7元。此前一个交易日(7月15日),美元指数涨近0.6%,香港离岸人民币跌破6.71元,再加上18日的人民币中间价顺势下调,明显令在岸人民币市场价格承压,而跌穿6.7元“心理”关口后,市场不由得担忧人民币向下的空间已打开。
7月19日,人民币中间价继续调低至6.6971元,为2010年10月以来最低。同日,借助靓丽经济数据的支撑,美元指数一举收复97点,升至4个多月高位。按理说,面对中间价与美元的“内外夹击”,人民币市场汇率继续走低将顺理成章,然而,19日在岸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16:30收盘价报6.6893元,较前收盘价涨94个基点。
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设定亦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差。路透测算的1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设在6.6983元附近,低于前值的6.6971元,但CFETS公布的数据则是6.6946元,中间价有所上调。
20日人民币市场汇率方面,境内即期询价交易中,人民币兑美元开在6.6925元,开盘后快速冲高近150个基点至最高6.6780元,随后因美元上涨而收敛涨幅并一度转跌,但午后在前收盘价附近,结售汇力量再度涌现,促使人民币再现快速拉升,截至16:30收盘价报6.6780元,较前16:30收盘价涨104基点。
香港市场人民币汇率亦在20日出现急涨行情。20日,离岸人民币开盘报6.71元,早间一度走平,在境内中间价开出后,汇价急速拉高,最高涨至6.6910元,收复6.7元关口,一度上涨近200个基点,截至北京时间16:30报6.6843元,大涨263个点子。两地人民币汇率价差也因此收窄至100个基点以内。
19日人民币汇率意外的反弹,再加上20日中间价“主动”上调的痕迹,无疑巩固了6.7元作为短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关键心理位置的地位,而对于货币当局出手维稳的猜想,也令人民币短期将固守于6.7元附近的观点变得更加流行。
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些机构认为,考虑到稳定市场预期的必要性,货币当局适时出手为汇率托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方面,人民币这一轮贬值持续时间较长、速度较快、幅度不小,如果继续放任人民币汇率走低,可能会造成市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强化,从而可能引发居民集中购汇,并加剧资金外流压力,可能从多个方面加大国内经济及金融运行的风险。必要时,应出手平抑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9月份将召开G20会议、10月份人民币将正式纳入SDR,面对一系列的关键事件,央行可能也有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给予投资者信心。
过去两日,已有更多市场人士表达了人民银行将捍卫人民币的观点。据外媒报道,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师周浩日前发表评论表示,中国央行连续两天对人民币中间价的设定较模型预测强,显示央行有意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防守在6.7这一关键位置。苏格兰皇家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胡志鹏亦发表了相似言论,并称最近人民币快速贬值正刺激决策者作出回应。另外,在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方面颇有“建树”的瑞典商业银行亦于日前宣称,中国央行将踩下贬值“刹车”。
一些交易员反映,过去两日中资大行明显加大了售汇的力度,充当了推动人民币“逆势”上涨的关键力量,而这很容易让人产生监管授意的联想。
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存在底线,尽管内生于经济调整及资本回报下降的人民币贬值压力难言完全释放,但出现无序的汇率贬值绝非货币当局所乐见。在经历上半年较大幅度和较长时间贬值后,人民币跌势可能将阶段性趋缓。此外,在最近这轮贬值中,市场预期及跨境资金流动相对稳定,显示出了一些积极变化。展望未来,人民币缓步渐进贬值的可能性更大,走走停停或成常态。(张勤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