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票据业务再敲警钟 城商行电子化体系亟须建立

2016-07-13 17:02 来源:金融时报 0

­  折射银行风险内控漏洞

­  理论上来说,作为银行信用与企业商业信用的有机结合,票据业务作为企业融资工具,票据贴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及低融资成本的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  然而,随着近年来票据业务的飞速发展,所暴露出的风险问题也值得警惕。

­  “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票据业务其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其影子银行的金融功能属性被过分利用,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积聚,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外部勾结风险尤为突出。”普益标准分析认为。

­  据市场人士分析,近期发生的票据案件普遍具有类似特点,一方面是内外勾结案件高发;另一方面有从承兑、贴现领域向转贴、回购市场转移的趋势。此外,案件发生在商业银行基层分行较多。

­  “由此可见,来源于人为因素的如内部欺诈、外部欺诈等道德风险以及票据的执行、交割、保管和流程管理等操作风险已成为票据业务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重大案件产生的根源之一。”业内人士称。

­  票据案件的持续,反映出国内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风险内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票据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及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以及国内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问题。

­  业务电子化是大趋势

­  对于票据业务未来如何走向健康发展的正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子化是根本出路。

­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票据业务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票据业务信息披露规范也未完全建立,导致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尽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迅速增长,电子商业汇票占票据业务比重迅速增加,但票据业务电子化比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电子化与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的票据价格发现机制不完善、票据业务信息披露不完全等问题仍需给予关注。

­  为规范票据市场,央行已在研究构建无纸化的电子票据体系。央行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要用2-3年的时间取消现行的纸质汇票,通过电子汇票系统、网上清算系统降低票据业务和资金清算当中的风险。

­  此外,也有专家提醒,票据业务电子化确实会让其变得可追踪、更透明,且有利于实现风控,但是也要注意到,目前整个国内的银行风控流程和体系还是存在问题,需要在业务机制上进行革新,比如在对涉及到的各个层面权利要分散,对规则的制定要非常严格。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上市券商上半年净利润或同比减半 仅国泰君安实现双增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