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事件始末 评论:何以有人相信

2015-10-08 10:22 来源:新浪综合 0

留学生爆料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

  最近“中国老人日本碰瓷索赔10万日元”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尽管在国庆期间引发关注,但这事儿不是发生在黄金周期间的新闻,而是发生在今年8月的一条旧闻。

  这则消息出自一名中国留学生@小小小力SAMA10月4日的微博,他表示,在京都大学读书的孙同学在打工的店里看到了一则告示,称今年8月,一名中国老人在日本京都祇园旅游时”碰瓷“,一名日本餐厅老板赔偿了10万日元,约合5300元人民币,目前祇园附近店铺现在家家张贴此文,以提醒民众,如遇中国人碰瓷儿,“别软弱、先报警”。

  网友@小小小力SAMA微博

  这则告示表示,“8月21日下午5点前,某餐厅女主人开车路过祇園歌舞练场前,车速很慢,1名中国游客(老人)倒向汽车的后视镜,之后大声喊‘疼!疼!腿很疼!’ 叫了救护车,在医院诊治,诊断结果是‘根本没受伤’。餐厅女主人在医院和中文翻译、老人家属谈了2小时,最后对方要求赔偿,女主人付了10万日元。此事咨询东山警察署,警察说,‘这是威胁恐吓。是犯罪。’以后遇到类似事情,无论在医院,还是在马路上,都请立即拨打110。”

  

  网友发布的关于中国老人碰瓷的告示

“碰瓷”事件引争议 告示真实性遭质疑

  微博一经发出便引发争论,但更有不少网友质疑告示的真实性,而且告示中的日语语法有误,有网友称“这是先写好中文再用谷歌翻译的吧?”更有网友质疑这是一条为抹黑中国人的假消息。

记者证实“碰瓷”是“真的”

  5日,某知名电视台的记者记者称日本祇園町南侧地区协议会会长高安美三子、防灾委员长村上茂证实“碰瓷”事件是真的,受访的日方官员还例举了其他几个中国人在日本“碰瓷”的案例。报道最后,记者提醒中国游客“走出国门要遵纪守法”。

  不过仍然有网友质疑此事。面对网友的质疑,这位记者公开了自己的采访录音,并回应说,这家居委会是日本京都市政府承认的正规组织,所以有公信力。而之所以前后说法不一致,根据这位记者采访到的居委会会长的说法,是因为太忙,所以有些来询问的电话就随口应答了,给了不知道的答复。

  

  当晚,这家电视台也播出了这位驻日记者关于此事的报道。她在报道中宣称自己还采访了当地警方,而警方说当地有过碰瓷勒索的事情发生,但因为情节不严重不会对媒体公开。之后她又说听说有“极为类似”的案件立案,警方说一方是60岁的中国游客,一方是日本寿司店的老板。

  

反转!目击者证实老人确实被撞 老人女儿:10万日元还不够医药费

  一位自称中国老人日本“碰瓷”事件目击者的微博网友“@青草八六”发布微博称老人确实被撞,还被冤枉碰瓷。这位网友还出示了当时老人就医的诊断书,和其赴日的机票证明。

 此后,环球时报对当事人的女友进行了采访

  杨女士表示,今年8月,她和丈夫、孩子以及她的老母亲和老父亲一家五口人,通过途牛旅游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6天的日本旅行团,费用为一人7400元。耿直哥了解到,这个团费是中档偏上的。而导游也表示,这家人的生活挺富裕的,不是那种会为了5000元就去讹人的家庭。  

  接下来,杨女士具体地给耿直哥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首先,事发当天,她母亲正在街边拍照,结果一位日本女司机为了躲避另一位行人,撞到了她母亲的脚踝上。

  其 次,他们第一时间就报警了,而虽然日语不通,但在周围几位台湾游客的帮助下,她的母亲被警方送到了京都的一家医院,并进行了诊断。当时警方还做了详细的笔 录,并问杨女士的母亲是否要追究日本司机的责任,但老人说这司机还挺有担当的,没逃避责任,就算了。之后警察就离开了,由老人一方和司机自行解决问题。 

  第 三,诊断的结果并不是没有伤,而是80%的几率不是骨折。杨女士说,当时她们还庆幸没有骨折,可母亲的韧带撕裂,脚严重肿胀,无法行走,只能做轮椅,打石 膏,也非常难受,更导致接下来这几天的旅游也泡汤了。不仅如此,他们回国后发现老人的脚还没消肿,就又在国内的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了骨裂的情况。国内 的医生看了日本医生拍的片子,说日本的医院的急诊拍的角度不行,检查并不完全。

  目前,杨女士表示她母亲的脚伤还没有好,也仍然没法下地行走,而除了送母亲去医院治疗,还给母亲请了护工,开销不菲。

  第四,关于为什么要10万日元。杨女士表示,当时日本司机是打算走保险公司赔偿的,但由 于申请保险的过程非常繁琐和耗时,可他们在日本的行程有限,为了能早日回国,双方都同意先私了,再由日本司机自己去解决保险的问题。可杨女士并不了解该要 多少钱合适,于是就干脆参考了团费的7400元的价格,最后和司机商定了10万日元(即5300元人民币)的医疗与损失费。杨女士表示,这名女司机并没有 提出异议,而她和家人也没有威胁她,反而一直都很佩服这位司机,觉得她很有担当。不过,杨女士表示,这5300元钱,其实比起回国后续给母亲疗伤的钱,根 本不算什么了。

  第五,杨女士表示,她过去这段时间还通过在日本的导游,与这名日本女司机一直有联系,主 要是为了联系保险公司,看看能否获得一些后续赔偿。而这位日本的导游昨天告诉她,那位肇事的日本司机,对于今天中国互联网曝出的所谓她被“碰瓷讹诈”的事 也是一无所知,并表示自己没有说过自己被碰瓷被讹的事情,是居委会的人在道听途说后,对事件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跑去问了警察,然后就写出了这样一个不符合 事实的内容,也没找她求证过。她将会去居委会说明情况,要求更正。

京都袛园:原通告有失实

  近日在网上流传的日文版告知书称,一名中国老人在日本京都旅游时突然倒在倒车镜前大叫“痛死了”,但诊断结果“没有任何受伤”。之后,家属要求“付钱”。女司机付了10万日元。当地警察表示“这是胁迫与恐吓。这是犯罪”。

  但今日下午,最早发布该消息的凤凰卫视驻日记者在微博发布消息称,京都袛园南侧地区协议会透露:“通告文中说没有受伤,但之后了解到,中方当事人受了轻伤。原来的文告有失实之处。今天会发文,进行更正”。

  此外,京都袛园南侧地区协议会还表示,“在日本,发生交通事故时候,要通过警察和保险公司处理。要求对方现场付钱,会让人怀疑是恐吓。发文是为呼吁袛园居民留意这一点。”

老人女儿要求记者道歉

  此外,一个最新情况是,杨女士说那家电视台的驻日记者也联系上了日本的司机,然后这位司机也再次通过那名记者表示她没有说过杨女士的母亲讹人碰瓷的事情,并表示愿意为杨女士把情况说明,要求居委会更正道歉。杨女士还说,她已经要求这名电视台的记者也道歉。

  这位记者在最新发布的微博中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表示自己有“疏漏”。这令老人家属感到很不满。

  

  最后,在谈起这两天互联网上对她母亲无端的指责时,杨女士表示,这其实不仅仅是针对她家人的抹黑,更是对中国人的蓄意抹黑。她表示,希望其他那些歪曲事实的媒体和网络帐号道歉,否则将通过法律维护家人的名誉权。

新京报评论: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何以有人相信

  国庆节期间,一篇名为“日本京都袛园中国老人碰瓷事件”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引起很大影响。此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斥责和吐槽,然而,故事又紧接着发生了大逆转。当事方、中国老人的家人和涉事旅行社领队坚决否认碰瓷,并给出了老人受伤的各种证据,也让这篇报道引发诸多后续争议。目前,报道记者和日本有关方面都进行了更正和道歉。

  其实,这条新闻在最初爆出时,就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例如,有网友质疑,去日本旅游的人都不是穷人,怎么会因为区区5000多元就干出有损尊严和国格的事情;还有网友质疑这个通告的真实性,因为这个通告中日语的语法错误太多;更有网友提出,日本的法治化很发达,如果真被讹了,为什么不报警?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网友选择相信谣言并推波助澜。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的是,“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的新闻为何有那么多人相信?

  此事的传播过程,有两个发酵的具体环节。首先,在社交网络或自媒体上,即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率先出现了日文版的通报,无数网友开始表达愤怒,斥责有些人丢人丢到了国外;其次,有媒体记者作了“独家报道”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于是,舆论从自媒体转战到了各大门户,由一起传言秒变成了公共事件。

  回顾这一过程,笔者认为,之所以这件事有那么多人相信至少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一是报道该事件的媒体记者并没有采用最稳妥、最专业的精神去核实此事。二是一些网友总是更加愿意相信这样的负面新闻,更愿意对除自己之外的其他群体进行道德绑架,尤其是喜欢污名化没有掌握话语权的老年群体、大妈群体,然后证明自己已经站在了道德高点之上。三是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坏新闻总是比好新闻更具有生命力——在国庆节期间,还有什么比“中国游客丢脸丢到国外去”更符合部分人的期待呢?

  解决此类问题,确保媒体报道更加专业是必然要求。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广大网友也需要逐渐学会独立判断,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遇到此类有悖常识的新闻时,抑或是遇到“道德论者”时,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更要学会平静地接受,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出现此类新闻也应当是平常之事和“小概率事件”。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中国老人被指在日本碰瓷 日方就错误道歉(通告全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