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央晒三公接待费 首次公开公务接待批次及人数

2015-07-18 17:14 来源:南方日报 0

中央部门决算首晒机关运行经费

多个“首次”折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码”

  17日,2014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如约而至,中央各部门去年究竟花了多少钱将通过一本本“细账”向社会交底。

  今年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也是首次依照今年实施的新预算法来公开中央部门决算。

  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在去年基础上,今年决算公开继续在多处创新,不仅公开力度更大,内容也更细化,折射新预算法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码”。

  据介绍,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表格由上年的6张增加至8张,首次公开了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数据,使得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的最终用途一目了然。同时,还首次公开了财政拨款收支汇总表,使中央部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余情况一清二楚。

  此外,今年随中央部门决算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机关运行经费和国有资产占用等情况,使得老百姓对中央部门政府采购支出金额、机关运行经费支出金额、车辆及大型设备占有情况等一目了然。

  “三公”经费公开内容也更细化,如“三公”经费注释说明更加细化。在以往公开出国(境)团组及人次、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的基础上,首次公开公务接待费相关的批次及人数。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1.35亿元,下降16.2%;比预算数减少12.71亿元,下降17.8%。

  财政部表示,去年财政部按照中央规定引导中央部门严格控制支出、厉行节约,中央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在压缩甚至取消部分出国(境)团组,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活动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些都是“三公”经费下降较多的原因。

反思

不少政府花钱仍存违纪现象

  五年来,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正朝着规范、统一和细化的方向不断加大力度。但必须看到,规范政府花钱绝非“一纸公开”能解决问题,当前政府花钱依然存在不少违规违纪现象,也凸显进一步推进公开和深化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新审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央各部门在“三公”经费、会议费等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不少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如因公出国方面,卫计委、贸促会等5个部门和单位的8个团组擅自更改行程或境外停留时间;公务用车和接待方面,科技部、文化部等33个部门和单位长期占用其他单位车辆;工程院、商务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超标列支公务接待费等。

  白景明指出,审计中发现的很多问题,最终反映出部门法律意识的单薄。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于规范政府花钱实际上是从法的角度树立了严格要求。当前关键是落实好新预算法的各项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同时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从预算编制到执行,不能要钱的时候着急,花钱的时候就不急,要从完善制度的层面继续强化管理。

  胡怡建说,推进预决算公开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也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体现。近些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百姓关心的内容纳入公开范围,接受社会的检验,应该说政府从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主动接受监督、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正在形成。

  而针对当前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胡怡建也强调,随着中国财政收入转入中低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政府花钱的背后是政府做事,随着公开的不断深入,会倒逼减少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干预,引导政府做该做的事情,从而推进政府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职能。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北京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局地雨强较大并有6级大风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