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多县追逐撤县设市 土地报批方面将更有空间

2013-11-30 13:06 来源:海外网 0

  在国家“县改市”政策冻结16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有序改市”,这是多年来中央对“解冻”该政策的首次明确表述。

  在此之前,提前收到信号的县份跃跃欲试。今年10月30日,湖南省已在十多个提出“撤县设市”要求的省内县份中,选择两个县份正式上报国务院。

  “市”的名分,犹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魔力光环,吸引着渴望发展的县份趋之若鹜。以邵东县为样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县二十年来对“市”的希冀与追逐。

  2013年,对邵东县委县政府来说是“特殊”一年,一件“本县头等大事”需要他们完成:申报撤县设市。

  10月30日下午,邵东县的申报获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随后上报至国务院。如果能成功,“邵东县”就要改叫“邵东市”,但最终能否获批,是个无法预测的未知数。

16年前,邵东被关在门外

  “改市”对邵东来说,是一个长久的梦想。

  有据可查的邵东县第一份撤县设市申报材料,早在1993年便已写就。而正式获得省、市两级的申报批准,还是今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国家“县改市”政策已经冻结16年之久。尽管全国有一百多个县摩拳擦掌,却和邵东一样苦于“无门可入”。

  我国原本并没有所谓“地级市”、“县级市”说法,都属“省辖市”。直到1983年国家地级行政区划改革后,文件中才开始出现这两个称谓。

  也正是从这时起,为“打破城乡分离,形成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局面”,“设市热潮”在全国席卷。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撤县设市”一度声势浩大。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市,正是在这段时期设立。

  以湖南为例,现今的16个县级市,除个别是“区改市”或“县市合并”而来外,其余“县改市”都是在1982年到1996年间设立;其中涟源、汨罗在1987年先后获批,相隔不到三个月。

  这轮“县改市运动”没能持续太久。

  民政部区划地名研究所原副所长浦善新回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县改市”热潮中已有不少地方出现“占用耕地”、“假性城市化(指标不达标)”等严峻问题,国家在1997年下半年决定“冻结”该政策。自此,“县改市”的闸门关闭,全国一大批积极筹备者被拒之门外,一等就是16年。

  当年正在积极准备的邵东县,就是恰好被“关在门外”的县份之一,只能望“市”兴叹。

今年国内两个县改市已获批

  时隔多年,如今政策形势再度发生变化,重新点燃了邵东县的改市希望。

  这线“曙光”出现在2013年1月24日。

  这一天,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一次性批复同意了两个“县改市”申请:吉林扶余和云南弥勒。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纷纷揣测:这是否意味着“冻结”16年的“县改市”政策即将“开闸”?当时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但人们总能捕捉到一些值得关注的“信号”——

  去年底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

  去年9月,当时还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上讲话,指出要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这些“信号”让邵东县跃跃欲试:“从我们掌握的信息来看,国家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可能’要审批一些符合条件、有必要的县改成县级市。”邵东县县长沈志定表示。而邵东能做的,就是在“可能”到来的“开闸”前抢占先机。

  事实证明,邵东的积极筹谋具有先见之明。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正式提出“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这意味着,冻结16年的国家“县改市”政策即将开闸。

被省里圈定上报至国务院

邵东县的“抢占先机”行动敏捷而迅速:

  刚获知扶余和弥勒成功“改市”,负责此事的邵东县民政局立即与省民政厅取得联系,并奔赴北京“打听情况”。“民政部说国务院暂时没有是否即将解冻的确切消息,但说我们可以‘先报上来’。”邵东县民政局一名干部说。

  这在邵东县看来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前政策彻底“冻结”时,“县改市”申报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均寸步难行,“允许逐级申请上报到国家层面,本身就是一个政策可能会放开的信号”。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教育部拟定违反师德10行为 受处分者暂缓资格注册
下一条:外交部:欧盟和日本有防空识别区 中国为什么不能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