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1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盘点:体育总局出国经费夺冠

2011-08-09 08:08 来源: 新华网 0

国税总局总额第一

按人均算并不多

  因为公布“三公”经费,国税总局一不留神成了众所关注的对象。

  据国税总局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税系统“三公”支出预算达21.38亿元。即使与排名第二的海关总署的5.12亿元相比,也多出3倍以上。

  之所以高居榜首,业内人士的解释是机构庞大所致。由于国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此次公布的“三公”开支,不仅包含国税总局的“三公”开支,还包括各省市直至全国乡镇一级分局(所)的“三公”开支。根据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全国五级税务机构,预算单位多达3567个,仅税务干部就多达近百万,也就带来了高额的支出总数,但其人均支出3731元,在所有公开的部委中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从“人均”的角度看,近22亿的“三公”经费对于机构庞大的国税系统而言,其实“不算多”。

  据《中国经济周刊》初步计算,其他中央部门“人均‘三公’经费”较高的有,国务院扶贫办10816元,国家统计局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5093元。

国家信访局增幅最高(68.4%)

和重视信访有关?

  《中国经济周刊》所做的统计显示,在已经公布的94家中央单位中,2011年“三公”预算增长的部门共52家,占比过半。国家体育总局是唯一一个增加额达到千万的,是1475.80万元;有19家单位的增加额在数百万不等;32家单位增加额在几十万元不等。

  其中,国家信访局的增幅排在第一位。国家信访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较2010年决算数增加67.2万元,增加数额虽不大,但是增加幅度较大,达到68.4%。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表示,无论是信访局还是其他单位,增幅高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工作性质。看这个单位的职责有没有发生变化,国家是不是赋予了它更多的职责;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信访工作,“目前看这可能是国家信访局增幅高的一个原因”。二是本来就应该有那么多资金,原来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没有拨付那么多。三是公众认为的增幅多的不合理因素。

国资委降幅最大(-38.4%)

“下面有央企撑腰?”

  近年来,国资委及其领导的央企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国企搞得好不好,都会招来一片质疑声。在批评声下,国资委也显得“很无奈”。

  这次“三公”公布,国资委似乎可以扬眉吐气一番了。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国资委2011年“三公”经费较2010年减少1781.12万元,减幅38.4%。

  当然,即便经费大幅减少,也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业内人士略带调侃地说:“国资委‘三公’经费降低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往深处想,下面还有那么多央企给撑腰呢。”

  《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显示,在已经公布的94家中央单位中,2011年“三公”预算降低的部门共42家。降额达千万元的有7家,其中降额最大的是中国科学院(-4360.69万元),紧随其后的还有国家税务总局(-2796.81万元)、国资委(-1781.12万元)、水利部(-1505.86万元)、中国气象局(-1377.62万元)、公安部(-1271.24万元)、质检总局(-1123.24万元);降额在百万元的有17家;降额在几十万元及以下的有18家。

分享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全球经济或陷入全面衰退 中国货币政策可能微调
下一条:浙江一银行女行长被杀 嫌疑犯为其继父之子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