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发掘最新成果:文物两万余件套 瓷器最多
广州日报 2017-11-26 09:07
为练本领去岩洞野练
1987年12月,邀请了日本水中考古研究所所长田边昭三先生上了一次扫盲课。1989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签署一个水下考古培训班。
“这个培训跟我们中国的培训有一点不一样,11个人分成两组,那个老师很奇怪,把年纪大的、身体不好的、整天吃药有病的,还有手上有点残疾的,都放在一个组里面,而把像我一样身体特别好的、潜水技术又特别好的分在一个组。队员们自嘲一个叫做‘老弱病残组’,一个叫‘明星组’。”
令人意外的是,每次分配任务时,同样任务两个组去完成,总是老弱病残组做得最好。原来,水下考古不是谁能力强就能干的,一定要有团队精神,才能干好。崔勇回忆,为了练就过硬的本领,水下考古队甚至拉到广东梅州怪石嶙峋的绿窟潭岩洞去野练,那次是他下潜最深的一次,下到水深48米处。
青白釉印折枝花卉芒口小碗
福建德化窑宋青白釉乳钉四系罐
最新统计: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 标本2600件
主办方通报的“南海Ⅰ号”最新发掘资料显示,历经10年的发掘,发现“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总共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金器180件套、银铤183件套、铁器84吨、铜器170件套、铅锡器85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其他及不明274件,以及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此外,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孙健透露,将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南海一号”全面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