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有味儿”咋治?来源于内饰材料,现行标准亟待严格执行

人民日报   2017-10-28 14:00

­  然而各类车型仍不断被爆出空气质量问题,是标准本身不够严格吗?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认为,《指南》对新车和制造商有一定的提醒作用,但毕竟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并非“不满足条件就不允许汽车出厂”的强制性标准。

­  对此,胡玢表示,环保部正在加紧制订强制性标准,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善:增加信息公开,购车时的随车清单包括样车车内空气质量测量结果、主要内饰零部件配置等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全部指标;增加环保一致性检查下线时间的规定;增加车辆更改和扩展后的要求。“新标准一旦执行,普及和监管力度肯定会加强。希望消费者能多一些理解和耐心。”胡玢说。

­  葛蕴珊表示,我国是国际上第一个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国家,2016年底颁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已经把车内空气质量作为环保指标的一部分,纳入新车环保信息公开管理体系,相信未来销售和生产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会不断改进。

­  他认为,部分车主反映的“标准”和“用户体验”不匹配问题,是因为目前的标准虽然对主要污染物质做出了控制规定,但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物质复杂多样,标准很难面面俱到。这也是国内外共同遇到的难题。

­  室外空气不错时,消除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开窗通风

­  控制车内污染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督促厂商使用绿色环保的内饰材料

­  车内空气污染离我们很近,如何有效消除车内空气污染是大家最为关注的。

­  宋广生表示,目前消除污染的手段主要有开窗通风、车载空气净化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室外空气不错时,消除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开窗通风。车内空间比较小,开窗后污染物浓度会迅速降低。但这也受到条件限制,比如高速路行车时开窗就不方便,此时可打开天窗或启用空调外循环系统。”

­  胡玢对这三种方法并不十分认同。他说,虽然行车时开窗使空气得以流通,但油耗会大大增加;活性炭等去污手段的实际作用不大;而车载净化器等主动净化设备存在较大差异性,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二次污染,例如市面上一些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在高电压作用下附近的氧气容易被电离、氧化而产生臭氧等,得不偿失。

­  胡玢建议,夏季、冬季开启车内空调时,将模式开至“外循环”是最便捷可行的降低车内污染的操作,能使车内污浊空气排出,新空气进入。停车时,应避免长时间暴晒。对空气质量敏感的人群可定期清洗车辆内部,座椅套等可拆卸的内饰酌情勤洗,空调通风口可定期将栅格拆下后用毛刷清洗,不可拆卸的内饰定期到专业公司清洗。

­  有车主提出,既然车里味道不好闻,干脆喷点香水或者放上空气清新剂,把异味“盖住”。对此,专家提醒,空气清新剂和香水只能遮盖气味,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异味,如果使用了劣质香水或含有害化学物的清新剂,还可能加重污染。

­  专家提示,若想彻底清除污染,最好还是从购车源头进行控制。“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车辆内饰产生的有机挥发物,车主应尽可能减少汽车厂原装内饰以外的内饰装修和装饰。控制车内污染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督促厂商使用绿色环保的内饰材料,最大限度减少车内有机物质的挥发,在车辆的开发、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严格管控。”葛蕴珊说。

­  (原题为《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饰材料,现行标准亟待严格执行:车里“有味儿”该咋治》)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5月19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下一轮92号95号
  • 我国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测今日启动 调查
  • 检察机关依法对杨子兴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