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2020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公民有权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标准”。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昨日,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正式对外公布,首次明确了上述两点。
《规划》同时首次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国家基本标准,提出实施26项保障工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将来基本公共服务要跟户口、户籍地逐步分离,要成为群众的基本权益。
《规划》明确,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即不论贫富、性别、地域都可以公平地获得基本公共服务。
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全民
《规划》提出,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中国公共服务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创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公民都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规划》全文3万字,通篇贯穿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明确“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项目,在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定了44类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国家基本标准。
由政府负最终责任
胡祖才昨日说,《规划》覆盖的八方面服务项目,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各个阶段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由政府负最终责任。”胡祖才说。
《规划》较为全面系统勾勒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制度性安排,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胡祖才坦承,在编写《规划》之前,对基本公共服务到底包括什么内容并不是特别清楚。现在确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国家基本标准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了可衡量的标准和抓手。
对扩内需意义重大
《规划》强调,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改委社会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订的,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
服务范围以后会扩大
胡祖才表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的保障可能,同时也是考虑保障群众最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来统筹考虑而设定的,“我们都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设定的。遵循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胡祖才说,此外,基本公共服务内涵还有两点,一是《规划》当中明确的是国家基本标准,各个地方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拓展范围或提高标准。二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是动态调整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它的范围可以逐步扩大,标准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重点学校和重点班2015年将迎“大限”
《规划》亮点
据新华社电 到2015年,在全国屡遭诟病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大限”将至。
为逐步解决我国城乡和区域间基本公共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实行县(市、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重点,一是促进热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流动,二是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流动。
《规划》针对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实施一系列保障工程,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
教育部表示,这些保障工程将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效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殷飞认为,推进教师、校长轮岗交流,能够有效打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外来子女学校和本地学校之间的“藩篱”。
明确公共服务支出责任 加大政府投入
《规划》提出,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并逐步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
根据《规划》,国家将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省级政府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责任。
发改委社会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当前还需要加快相关立法,以确保《规划》的落实。
专家指出,要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所需投入非常巨大。为强化财力保障,《规划》还要求各级政府在制订公共财政预算时“优先安排预算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并确保增长速度与财力的增长相匹配、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推进实施按照地区常住人口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为拓宽公共基本服务资金来源,《规划》还提出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
公办民办并举 鼓励民资参与公共服务
《规划》要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给非公立机构留有合理空间。
权威人士表示,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用管理,举办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推动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和托老等服务。
《规划》还要求,完善慈善捐赠的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政策,充分发挥慈善机构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和筹资等方面的作用。
权威人士指出,要强化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和反馈机制,增加决策透明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