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2020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是什么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和发展时期内,由政府主导提供,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公民都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
基本公共服务80个项目及标准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为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八个领域以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共确定了44类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各个阶段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突出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规划》按照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覆盖水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每一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基本标准。
基本公共服务的26项保障工程
针对80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国家将实施26项保障工程,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以改善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条件,健全服务网络。
基本公共服务的理念和4方面目标
《规划》突出强调“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着力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着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政府主导、坚持公益”“统筹城乡、强化基层”“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四项基本要求,提出“供给有效扩大、发展较为均衡、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的四方面的目标取向。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阶段时间表
《规划》明确了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间表,即在2011年至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4项基本保证
1.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健全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发展机会均等。
2.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切实增强各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3.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坚持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分工,加强评估、监督和问责。
基本公共服务提出“均贫富” 但实现仍任重道远
实施难点
均等化等于不论贫富、性别、地域都可以公平地获得基本公共服务,这里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首先要实现县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均等化,然后逐步做到地区、省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新华社电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昨日说,中国城乡、区域、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差异非常明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难以一蹴而就。
鉴于目前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贫富不均”现象,《规划》要求,“经过努力,‘十二五’时期,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
对此,胡祖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实现县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均等化,然后逐步做到地区、省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昨公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间表,即在2011年至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胡祖才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实际上也包含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因此,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俗地讲,均等化等于不论贫富、性别、地域都可以公平地获得基本公共服务。这里面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他说。
他举例说,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国每千人口中,城市的病床数是农村的2倍多。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是农村的2.3倍。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婴儿的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比沿海地区高出3倍。
为促进城乡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提出了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和要加大对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等政策措施。
他说,中国将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制定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
异地医疗等问题要逐步解决 异地高考仍在研究
据新华社电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昨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异地医疗、异地高考等问题都是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中逐步解决。
他说,流动人口的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接收地)为主予以提供,必须要保证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异地高考相关政策仍在研究。
胡祖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
他说:“异地高考已经超过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但教育部已经非常明确方向了。相关政策也正在研究。现在一些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总的来说,将来基本公共服务要跟户口、户籍地逐步分离。”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
据新华社电 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既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实现《规划》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管理。要着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通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等实施路径,使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深刻认识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监测督促机制,抓好进度落实,确保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惠及全体人民。(综合新华社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