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吉林籍医生的伟大壮举 处处戳中国人的泪点

2016-06-20 11:07 来源:闽南网 0

宋巍倚在沙发上,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小手

  宋巍倚在沙发上,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小手 陈玉国供图

排队等待肝源中末期肝病患者中

有五分之一没有等到就离去了

  吉大一院肝胆胰外科主任王广义听到宋巍去世的消息,心情跟大家一样沉痛。“他才34岁,那么年轻,那么有志向。毕业后他选择到甘肃那么偏远的地方工作,还要去上海进修,始终在追求向上和进步。”

  王广义说,同时,他也感到很欣慰,宋巍生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死后还能捐献器官,挽救那么多人的生命。“身为母校,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

  据他介绍,我们国家器官移植工作开展了很多年,但是一直受到供体方面的限制。

  2011年,吉大一院成功开展吉林省第一例DCD(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手术。福建省的邱女士做了肝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病人康复后回到福建,在2012年的吉大一院肝友联谊会上她又回来了,状态非常好。

  当时,正值宋巍在吉大一院学习期间,他一直非常关心器官移植工作。“这件事给了宋巍很大的触动。”没有人能够知道,是不是从这时起,宋巍就萌生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捐献器官的想法。

  据王广义介绍,这项工作开展之后,许多人自愿死后将器官捐给他人,延续他人的生命 。

  王广义介绍,到目前,吉大一院已经开展了130例肝移植手术。

  谈到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王广义表示,这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依赖公民去世之后器官的捐献情况,只有器官有来源,医生才能用这些器官去救那些濒临死亡的人。

  “在吉林大学肝移值中心,排队等待肝源的中末期肝病患者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没有等到器官就离去了。”据卫生部统计,目前中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肝移植手术。

  据他介绍,我们国家的器官捐献工作刚刚起步,目前是全球自愿捐献器官最少的国家。不少公民甚至医务人员都不太关注支持这项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宋巍捐献出健康的器官,使一些病危的患者生命得到延续,起到很好的示范的作用,希望他能唤醒公众的捐献意识。

宋巍的师兄弟想一起帮助他的家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得知宋巍的消息之后,不少同行们都在通过信微,网络上悼念他,对这种高尚的行为进行点赞。

  陈玉国说,现在吉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有10人左右都是宋巍的师兄弟。这些天,大家正商量要和他的家人取得联系。

  “师兄走后,留下了妻子和孩子,父母还多病,家里也很困难。我希望能尽我们所能,给师兄的家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另外,也有不少社会各界的人想问家属的联系方式。希望能帮助他。”

  陈玉国说,他很欣慰师兄这样的一个英雄壮举,能得到社会这么多人的关注、关爱,也相信他的精神会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中游客烧越南纸币引发不满 当局开1500万越南盾罚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