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船王陈顺通历史资料 为阻日军自沉两艘船

2016-04-27 08:20 来源:现代金报 0

  舍家为国

  “源长轮”自沉江阴

  “这艘船对我家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我父母共同创业的见证”

  抗战爆发后,江阴要塞、黄埔口、闽江口、宁波镇海、海州、珠江口以及马当一带要实施封锁,需要吨位较大的船舶沉没在重要船道上,用来防止日本海军进攻。

  “1930年,我父亲在上海创立独资的中威轮船公司。”陈乾康告诉记者,抗战爆发前,他父亲经营的航运公司已经是业内首屈一指,吨位拥有量在当时中国各大轮船公司中名列前茅。

  在“8·13”淞沪会战全面爆发前夕,蒋介石在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中决定,在日军还没有进攻长江流域前,对长江航路采取封锁行动,阻滞日军沿长江向西进犯。“1937年8月初,我父亲将载重为3360吨的‘源长轮’交给当时的政府。”

  1937年8月12日,陈顺通的“源长轮”和其他22艘商船、12艘舰艇、8艘趸船、185艘民用船只,共计63800多吨,一起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自沉于江阴要塞。

  “大量的沉船、石料在长江上构筑了一条牢固的阻塞线。”陈乾康说,“日本舰艇无法通过长江进入南京,只有派飞机对江阴进行轰炸。这些沉船阻隔了日军沿江西上的企图,保护了长江下游的工矿企业和军政机关。”

  “但是谁都不知道,‘源长轮’对于我家来说,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陈乾康说,“建于1918年的‘源长轮’是我父母亲共同创业的见证。在订购这艘船的时候,父亲只有一半的购船款。我母亲戴芸香知道这件事后,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给我父亲,才顺利买下‘源长轮’。”

  “太平轮”自沉镇海

  “自沉前要挂好国旗,将船首指向自己家乡的方向”

  “那个时候,许多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都由英法控制,从上海租界下船运至镇海口,然后用小船运载,通过陆路进入金华等地,最后送到抗战前线。”陈乾康说,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重要港口的失守,守住宁波镇海口就越来越重要。

  1938年年初的一天,陈顺通的“太平轮”悄悄停靠在镇海码头。

  1939年,日军为了登陆镇海,又开始了大轰炸。从6月23日至6月25日三天里,日军飞机连续出动了51架次,投弹300余枚。一时间,镇海一带的防卫任务更加紧张。

  近一年半的准备时间,陈顺通时不时会收到“时刻准备自沉”的电报,“一会要自沉,一会又不自沉,这对于我们家来说,真的是种煎熬。这种煎熬,别人没有办法体会。”

  1939年6月27日,“太平轮”的船长收到了两封电报,一封电报是“太平轮”沉没的指令,而另外一封则是陈顺通给船长的嘱咐,“太平轮”自沉前要挂好国旗,同时将船首指向自己家乡的方向。

  “自沉前,‘太平轮’上还有十几吨用来压舱的食盐。”陈乾康回忆说,“接到船舶自沉的消息,乡亲们将船上的东西全部运走了。”

  1939年6月28日晚上8:00左右,没有了压舱物的“太平轮”启航了,镇海城里的百姓都来码头为“太平轮”送行。

  “后来,有人告诉我父亲,‘太平轮’启航时由于吃水太浅,行驶起来有些摇摇晃晃。”陈乾康说,“‘太平轮’绕了一圈后开到甬江口主航道上,船长将船首指向了父亲的家乡以寄哀思,国旗在燥热的江风下‘呼呼’作响。”

  随着汽笛的拉响,船长和其他船员离开了他们日夜相伴的“太平轮”。

  “砰!”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后,“太平轮”摇晃了一下后缓缓沉入了江中。

  就在“太平轮”自沉时,陈顺通和妻子呆坐在上海的住所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泪水。“我的母亲不认识字,但她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母亲说‘我家是伤在日本人手里了’。”

  “‘太平轮’是我家购置的第一艘轮船。命名它为‘太平轮’,是为牢记我家1924年从宁波来上海定居、创业时,居住在简陋的南市太平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父亲以船东的身份进入了航运业。”陈乾康介绍说,“抗战爆发后,无论多有钱,也没有办法再从国外订购船舶。自沉的船舶对我家来说,不是金钱能衡量的。要塞处沉船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军民及物资的后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中国船王后人获日本2亿赔偿 家族爆发巨款争夺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