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雷波县村民圈养智障者 谋害后骗矿难赔偿
[链接]
邓福江的盲流生活
邓福江吃着最后一颗洋芋,“吧唧吧唧”。接着,他用满是灰尘的手指,将一根葱叶上的泥巴粗粗剥去,卷曲,送入口中。最后,他拍拍手,用一种熟视无睹的神情,扭头看着站在门口的记者,撅动下颚。
这是下午4点,他“吃早饭”时的情景——他刚起床。
他的头发花白、卷曲,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他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眼睛很难对同一个物体对焦5秒以上。
他住的是一间约8平方米大的小屋,已经倾斜。小屋内,坑坑洼洼,没有电器,没有现金或存折,没有其他人,仅有一炕,一灶,一锅,以及数捆干柴。
邓福江没有可称为“财产”的东西,也没有亲人。他出生在1940年代,是一名“娃子”,1956年民主改革后,他认了养父,有了家,当上了民兵连长。而后,他精神出现问题,接着,失去上述一切,最后,成了一名“无序流动人员”。
和那些被谋害在井下的人相比,他是幸运的,曾3次被救回。
他第一次被救回是在2008年9月,救他的是同村村民何贞明。当时,何贞明外出东北打工在成都转车,在火车上见到邓福江时,震惊了。
像大多数智障人士和精神病患者一样,邓福江精神出现问题后,行动仍有一定规律性,比如,他每天都要步行4公里去县里的垃圾堆觅食,一有机会就会去工地或农田帮人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但是,他不会离家太远,也不会太久。
当何贞明在火车上见到邓福江时,邓已经从村子里消失达5个月之久,大家都以为他已客死他乡。
和邓福江在一起的,还有3名陌生男子。何贞明叫来列车长和乘警盘查:3名男子都是雷波西宁镇人,正要带邓福江去山东的煤矿打工。
何贞明对“盲井事件”有所耳闻。他让列车长抄下3人的身份证号,并告诉他们:“你们带他去打工,饭要让他吃饱,人要平安,赚的钱你们就分了,要是有什么事情,我们就来找你们。”
当年10月,邓福江回到村子。好景不长,2009年3月间,邓福江再次失踪。
这一回,邓福江赶上了雷波“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2009年6月至9月间,雷波一共清理出65名“无序流动人员”,其中,五官乡的一户人家交出了邓福江。
在“无序流动人员”中,邓福江是属于让人“喜闻乐见”的那一类。发病后的他,依然保持着优良秉性:主动帮陌生人干活,不管是农活还是搬砖,并且还很卖力,同时,他拒绝任何报酬,只接纳地上的“无主之物”。
因此,当邓福江2009年10月第三次失踪时,村民并不觉得奇怪。他们觉得,像邓福江这样的人,“容留者”必然是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养在家里干活还是带出去打工,他都是很配合的对象。
这一次,邓福江在雷波马颈子一户“容留者”家里呆了3个月。因为当地又在开展“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他又被交了出来。
没有人知道邓福江在此期间过着怎样的生活,甚至很少有村民注意到,这次回来,邓福江的眼睛瞎了一只。
村民认为,在当下情况下,邓福江的失踪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他是五保户,但由于不会花钱,五保费被存在村里,由组长给他买洋芋,再向村里报账。记者看到,两年来,组长给邓福江买洋芋的记录还没有写满半张纸。
相对而言,县城垃圾堆里总会有富余的食物,因此,邓福江更习惯出门自谋生活。
村民们指着他的背影说,如果有善心,就应该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否则,他再失踪,就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