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改变南安金淘占石村生态 村里桶装水受青睐
连年造林绿化正悄然改变着南安的生态基础。据悉,仅“十二五”以来,南安就新增造林绿化面积及“四绿”工程建设面积26.2868万亩,全市生态环境都因造林绿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金淘占石村,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内2家卖水点生产的桶装山泉水,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占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拔900多米、身穿“绿装”的金刚山。
村民叶群镇的简易卖水装置位于一个旧小学内。2011年,他经检测发现,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达到饮用水标准,于是投资10余万元,在山顶找到一处泉眼,将泉水用专用管道引入小学内,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开始对外销售。
“我车里随时准备了2个桶。”金淘镇李女士说,只要上占石村,她都会把桶装满山泉水才下山,买来的水用于做饭或者泡茶。
认可这水的,还有安溪茶城的茶商们。“几十元的茶叶,用这水泡出来,喝起来像是几百元茶叶的口感。”叶群镇说,因此,安溪茶城很多茶商们泡茶用的水,都来自于他的“水厂”,而且是茶商们自己上山来装的。
村里最早卖水的是叶建辉。2008年,这里的山泉水在泉州检测获得多项指标第一后,他投入30多万元,专门修建了一个水厂。他生产的桶装水,不仅在南安市区有一个批发点,还销往泉州部分工厂。
金刚山鸟语花香,树木随处可见,可30多年前并不是这个样子。
占石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勇说,上世纪70年代,山上本就不多的草木,还被村民砍去卖掉换油盐或者做柴火。树木毁了,种田都没水用。
“没树怎么会有水。”当年,从马来西亚回来的叔公一句话,让他记忆深刻,也引起了当时大队干部的反思。
1978年,村里作出不准砍树的规定,违者罚款。1994年至1995年,为保护植被,村里还规定,建房子用石头只能去外面买,不准在山里挖。
此后,村里进一步实施封山育林,慢慢地,荒山长出了成片的树林,村民又见到了山泉水流出。现在,村民种农田用的都是山泉水。(记者 宋海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