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八旬老汉54年悉心照料傻邻居(图)
这是一个关于南安好邻居的故事。
黄月川和黄元永是康美镇青山村宇雅自然村人。54年前,眼看黄元永孤苦无依,黄月川索性将他叫来家中,亲自照顾其起居。煮饭、洗澡、洗衣、剃须、理发……黄元永的一切生活所需,他都亲自照顾。如今,黄元永已90岁,黄月川也已80岁,在黄月川看来,黄元永早已成了他的家人。
黄月川(右)正在为黄元永剃胡子。
为照顾傻邻居摔断肋骨躺床上一天就挣扎起来做饭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康美青山村黄月川家中,还未进门,便看到他正在为黄元永剃须理发。
“头往右偏一点。”“要剃胡须了,你抿一下嘴唇”……黄月川老人手握剃须刀,动作娴熟利落,但刮到唇边、耳边时,又小心地放慢速度。
记者看到,黄月川身上的衬衫发黄,背上还有不少污渍。黄元永身上的中山装却干净清爽。
“元永的衣服都是我洗的。”说起洗衣,黄月川想起了发生在去年的惊险一幕。
去年11月,黄元永因大小便失禁,每天都要换三四套衣服,黄月川每天都要到离家1000多米外的水沟边清洗这些衣服。一次,在洗衣服时,黄月川脚上一滑,摔进沟内。
“全身都痛,怎么爬上岸的都不记得了。”黄月川说,担心给家人添麻烦,他本不想告知他们。后来疼痛难忍,才在儿子的帮助下到医院治疗。
“当时摔断了两根肋骨。”黄月川说,医生叮嘱他,一定要在床上静养3个月。
“元永吃了没?有没有人照顾?”黄月川刚在床上躺了一天,第二天天刚亮,他又起床给黄元永做饭了。当天,黄元永便发现了他的异常。见他吃惊,黄月川决定吓他一下:“元永啊,我可能要先走了,照顾不了你了。”
虽是玩笑话,但黄元永听得真切,默默流下了眼泪。黄月川也很感动,知道元永心里在乎他。
54年来,为照顾黄元永,黄月川每天清晨四五时起床煮饭,然后帮黄元永倒尿壶、洗马桶。黄元永有时会手脚无力,黄月川总是先看着他吃完早饭,自己再去填饱肚子。黄元永的牙齿掉光了,他每次都会把米饭煮得格外烂,肉会用剪刀剪细,吃鱼会先把骨头抽出来。
“儿子们很有孝心,炖鸡炖鸭也会送一些过来,但要给元永吃的话,还得我再加工下才行。”黄月川说。
“我一般会去帮儿子做事,中午再回家煮饭。”黄月川说,有时候事情繁多,出门前,他会交代黄元永:“我晚点才回来煮午饭,你不要生气啊。”
说起照顾黄元永,黄月川笑了笑:“像哄小孩子,挺有趣的。”
裁缝搬运维修为养家他啥活都干
黄元永和黄月川是邻居。从小,在村民眼里,黄元永是傻子,干不了活。
“黄元永完全不懂管钱,日子过得有上顿没下顿的。”邻居黄先生说,黄元永的母亲很早就过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在漏雨的土坯房里生活,没了依靠,他把救济衣穿过了春夏秋冬,没有食物,他还会偷番薯充饥……
这些事,黄月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若是不帮他,他很有可能饿死。虽然我家生活也贫困,但总算填得饱肚子,作为邻里,我必须得帮他。”黄月川跟妻子商量后,便把黄元永接过来一起住。
当时,黄月川家里已有3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再加上黄元永,生活负担一下子加重了。
“当时为了多赚钱,拼命地干活。”黄月川回忆,年轻时的他,常把百斤重的水稻担在身上,徒步4小时到泉州换10斤大米。虽然生活清苦,但好在夫妻俩都很勤劳,一个家也张罗得井井有条。
天有不测风云,黄月川妻子37岁时生病去世,生活的压力全落在了他一人肩上。
“那个时候,只要有活我都干。”为了喂饱全家,黄月川身兼数职,裁缝、搬运工,修自行车、卖冰棍他都做过。
50多年如一日,在黄月川的不离不弃下,黄元永已经成为家里的一员,比亲人还亲。
照料中风病人直至康复获赞“村道德模范”
黄元永大小便失禁的毛病开始于4年前。“那天,我端稀饭给他吃,可怎么都叫不醒。”黄元永回忆,他立即请来医生查看,发现是中风了。
经治疗后,黄元永仍卧床不起。“当时就有不少村民说不要管他了。”黄月川告诉记者,黄元永孤苦无依,要是放着不管,他心里会很难受。
就这样,他每天叮嘱黄元永起床锻炼,为了让黄元永更好地恢复,他买了一瓶又一瓶的钙片。
终于,在黄月川的努力下,黄元永的身体日渐康复,这3个月来,大小便失禁的毛病也没再出现,甚至还能出门散步了。
“要是没有月川,元永早就不在了。”同村60多岁的老黄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他没见过黄月川发脾气,“亲生儿子都没这耐心,月川对元永的细心程度,让旁人看了十分感动。”
“中风后还能恢复行走,证明照顾得好。”常年负责治疗黄元永的赤脚医生侯锦昌,把这事称之为奇迹。
黄月川的善举,也影响着家里的孩子。小儿子黄团结说,小时候家里虽然穷苦,但是黄元永一直跟他们住在一起,无论什么东西,父亲都会多准备一份给他。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早把黄元永当成家人一样善待。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黄月川一家的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以前住10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如今已经有了4幢占地达500多平方米的房子。
“他早就是我们村的道德模范了。”老黄说,全村的人都夸黄月川是个大好人。(记者 林梅治 卓晓熹 朱晨辉 实习生 张亦弛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