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连旱天数福建省第一 农户受灾严重旱情或将持续
持续高温少雨是干旱主因近期无可解除旱情的降雨
官桥东头村一稻田里的水稻几近“渴死”。
昨日,记者从市水文局了解到,除10月22日人工增雨外,从9月22日8时起至10月22日8时,全市平均雨量5.8毫米,除金淘尾厝站外,全市其他20个雨量站已连续18-31天无降雨,其中,石砻、洪濑、英都、罗东、水头、山美水库、笋塔水库等7个站点无雨天数大于25天。
降雨少,河流的径流量、水库的蓄水量自然就少。9月21日-10月27日,东溪洪濑站径流量0.63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62.3%,晋江干流石砻径流量1.88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62.0%。10月27日8时,全市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405.05百万立方米,占正常蓄水量的68.9%,比9月22日8时总蓄水量少5.28百万立方米。
干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持续高温少雨是主要原因。”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今年8月以来,由于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热带气旋等热带系统影响偏少,台风数量较常年偏少,特别是8月无台风登陆或影响我省,为1989年以来首次,“南安雨水异常偏少”。
省气象台预计,本周末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我省将出现降雨和降温天气过程。不过,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说,此次降雨与我市“无缘”,近期我市不大可能出现可以有效解除旱情的降雨。
农户搭大棚种“干菜”水稻损失可报保险
陈天富说,6年前,他和2名同村人合作成立了富东水稻种植场,租用村里500亩农田,用于农作物种植。4个月前,他们为了止损,将原本用来种植水稻的100多亩农田荒废掉,但每个月还须支付5万-6万元的农田租金。
“放荒只会亏损租金,若当时种上水稻,至少还得亏上20多万元。”陈天富无奈地说,除了放荒农田外,他们还在农田上搭起6个大棚,种植辣椒、西红柿等“干菜”。“大棚蔬菜用水量小,这也是我们对抗干旱的办法之一。”
“打机井是解决无水灌溉的有效方法,但是打一个机井至少要一两万元,所需费用太高。”陈天富说。
“27日上午,我们接到了溪美莲塘村村民反映干旱导致水稻收成受损的问题,对此,我们将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核实。”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南安分公司承保部经理周友震告诉记者。
昨日,记者从该公司获悉,在水稻返青后至成熟期间,如因干旱造成保险水稻的灭失、死亡以及植株损失率达到30%(含)以上,保险公司是会按照一定的赔偿标准给予赔偿的。
据周友震介绍,目前,我市水稻种植保险已基本覆盖全市,今年全市共有6500户农户、43.94万亩水稻田参保。水稻种植过程中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损失,可按情况获得相应赔偿,最高每亩赔偿400元。
周友震提醒农户,自家水稻若出现上述状况,可拨打95518人保财险客服电话或直接联系各镇客服专员以及村干部报案,接到报案后,保险公司会同农户本人和本市农海局技术人员共同前往现场查勘定损,损失确定后10日内,会将保险赔款汇往农户个人账户。(记者 庄晓丽 林梅治 实习生 陈晓萍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