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文化之都·魅力南安”民间技艺令人称绝(图)

2014-07-14 15:08 来源:南安商报 0

剪出闽南婚嫁喜事

剪纸传承人水头埕边村人杨民兴的剪纸艺术很受小朋友 

剪纸传承人水头埕边村人杨民兴的剪纸艺术很受小朋友欢迎。

  “老师教我剪一朵团花吧!”“老师是不是这样叠?”在剪纸泉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民兴的展示点,十几名小朋友围着他学艺。

  杨民兴接过孩子手中的红纸,教他们用铅笔先画出想要的图案。“这个边沿花样要用剪刀尖剪,你们看,这就成了。”

  杨民兴说,他13岁随母亲学习剪纸,如今70岁了,仍放不下这把剪刀。“以前闽南地区婚嫁中,必不可少这些团花、红双喜。”杨民兴说,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人讲究这些了。

  一旁的市民郑女士看着儿子剪纸,自己也产生了兴趣,“老师,您也教我剪双喜吧”。郑女士代替了儿子的位置,很快就上手。剪第二遍时,新型双喜就展现在眼前。

  “哈哈,回头我儿子结婚,这门技艺就派上用场了。”郑女士笑着说,虽然她儿子才11岁。

五彩面团“妆”出百变糕人

肖其昌在传授小朋友妆糕人制作技艺。

肖其昌在传授小朋友妆糕人制作技艺。

  “我也要做”“我也要做”……在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来自金淘镇南丰村的妆糕人民间艺人肖其昌被一群小朋友围住,他正在教小朋友制作妆糕人。通过搓、捏、团等捏塑手法,将糯米团塑成了一个个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

  今年85岁的肖其昌来自金淘,这项妆糕人技艺是祖传的,他是第4代传人。“10多岁我就开始学习制作妆糕人。”

  肖其昌告诉记者,妆糕人是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采用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制作而成的。而妆糕人身上的服饰、五官以及其他配件,都是根据需要由不同颜色的糯米团粘贴而成。

  “现在很多人找我拜师学艺,我也乐于教授,将这项古老的技艺不断传承下去。”一头白发的老肖爽朗地笑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文化之都·魅力南安”文化周11-17日活动节目表
下一条:泉州市消防安防产能现场对接会在南安召开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