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英都坂头村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每户制定不同帮扶措施

海丝商报   2018-05-30 09:23

修缮后的屋顶,再也不怕下雨天漏水了。

蔡先琥家修缮后的屋顶。

­  昨日,在南安市英都镇坂头村的贫困户蔡先琥家中,上了年纪的母亲在门前饲养鸡鸭,父亲下田劳作,女儿经村干部介绍外出务工有了收入来源,原本破旧的老房子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帮助下也得到修缮。“政府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多,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报答,相信我们家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蔡先琥不禁感叹。

­  原来,蔡先琥因患有精神分裂,早年便离婚,带着年迈的父母和女儿居住在破旧的古厝里,生活贫困。但是从2016年开始,英都镇坂头村村两委和驻村干部,时刻关注他家的生活情况,根据蔡先琥的致贫原因和生活状况,提出帮扶措施。2017年底,蔡先琥达到了脱贫的标准。

­  “首先我们要解决他家的住房问题。”坂头村党支部书记蔡绪艺告诉记者,蔡先琥住的古厝十分破旧,下雨时还会漏水,有些房间连门窗都没有了,居住环境实在恶劣。

­  “我们帮助他向上级申请了房屋修缮资金,村里再出一部分,总共约5万元完成了修缮。”蔡绪艺说,此外村干部还帮忙联系修缮工人、购买装修材料、购买门窗等。现如今,蔡先琥和老父母的房间既明亮又能遮风挡雨。

­  “虽然蔡先琥没有外出劳动的能力,但是上级单位和乡贤还为蔡先琥一家提供了扶贫资金,扶持他养殖鸡鸭,再加上每年光伏扶贫的收益1000元以及低保金,他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蔡绪艺说,他还为蔡先琥的女儿介绍了一份工作,去年底他家已经实现脱贫。

­  蔡先琥一家只是坂头村扶贫工作的缩影。记者了解到,英都镇政府和坂头村两委两年来坚持不懈地脱贫攻坚,坂头村各项扶贫事业得到发展,贫困户也享受到扶贫攻坚带来的实惠,全村6户贫困户分别在生活、住房、教育,以及经济收入方面得到较大改善。

­  “坂头村距离英都镇区13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泉州扶贫开发重点村。”英都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戴清良说,镇村两级干部为了帮助全村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首先是摸清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制度,各级单位和干部对这6户贫困户进行了挂钩帮扶。

­  戴清良介绍,2016年南通南安商会出资10万元帮扶坂头村的贫困户,每户得到4000元的帮扶资金用于自身发展。此外的帮扶资金投入村集体创建的芦柑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签订劳动协议,到芦柑园务工获得收入。同时镇村干部入户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鼓励贫困户参加南安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加收益1000元。

­  不仅如此,镇村两级还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

­  “贫困户李燕霞因丈夫病故,带着两个幼小的子女陷入贫困。”戴清良说,后来李燕霞到镇区打零工谋生,为了能让她安心工作,将孩子带在身边照顾,镇干部帮助李燕霞联系了镇区的小学让其孩子就读。80岁的贫困户陈珠与孙子池福川相依为命,家中房屋在台风莫兰蒂期间倒塌,镇干部将其列入造福工程,去年初入住新居。孙子池福川去年应征入伍,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祖孙俩的生活得以安稳。贫困户陈来因残疾,劳动力低陷入贫困,养女去年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为了让其养女可以安心读书,镇干部联系了晋江的一家助学机构,每月帮扶其800元生活费……

­  “帮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贫困户最需要的问题,在逐条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让贫困户不愁吃穿,保障他们的医疗、教育和住房。”戴清良说,这两年多的脱贫工作让困难群众得实惠,帮扶工作有成效,去年底这6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记者 黄伟励 李想 通讯员 曾金珠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永春:守护少年“睛”彩视界 共筑儿童
  • 安溪举行青年商会第三届理事会一次会议暨就
  • 永春:泉南高速锦斗出入口项目进入收官倒计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