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物局领导到眉山乡观山村考查百年古大厝群

朝天山下   2017-06-08 08:27

­  6月6日下午,福建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林峰带领工作人员到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考查古厝群。南安市政府副市长王昭昭、南安市文体新局局长黄印棉、眉山乡政府乡长吴爆然、党委宣传委员黄宝佳和观山村村两委等相关领导陪同考查。眉山乡观山村古大厝于2016年开始申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次省文物局林峰主任率队考查,主要是对申报情况实地考查,同时对观山村古大厝的文物价值及规模做初期评审。

­  观山村位于眉山乡东南部,距离南安市区20公里,总面积4.2平方公里,别名“山腰村”,因为房子都建在半山腰而得名,由于境内群山起伏、纵横交错,开门就见山,移一步就是一个景,因此改名“观山村”。

­  观山村是一座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村,是有着近百年漂洋过海史的“南安第一侨乡”。这里保留着20多座完整的闽南古大厝,正致力于实施乡村旅游项目。

­  “西金大厝”,建于光绪年间。观山村艺术馆、农耕文化馆是由西金大厝改建而成的。其中,艺术馆占地300多平方米,由中堂大厅和多个展室组成,收藏有著名书画摄影家的艺术作品50多件,作品包括书法、油画、摄影照片等。农耕文化馆占地200多平方米,共设4个展厅6个部分,包含100余件展品,全面体现闽南农耕源流、农耕器具、粮食加工存储、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农副生产等闽南农耕文化。

­  “番仔楼”始建于1900年,由印尼华侨李功藏耗资十万两白银,历时10年建造。李功藏本人又因捐资独修泉州文庙、泮宫,声名远扬。“番仔楼”建筑风格“外西内中”,所用图纸均由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傅维早和著名印尼建造师联合设计,所选的每一块墙砖、柱石,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屋内的地板砖则是千里迢迢从南洋运来的。当时没有公路,没有汽车,这些材料全部用船运到南安美林珠渊港渡口,再由人工搬回,值得一提的是,每根石柱有千多斤,需要十四个人用肩头抬,从山脚抬到山顶,走十余公里,经过两天的时间才能把石柱抬到建筑工地。

­  “产乾头新厝”,李功藏长子李成器于20世纪初期兴建,大门前有泉州最后一名状元吴鲁的题字。

­  “建南居”,约建于1920年

­  “顶新厝”,印尼华侨李声丁、李声友俩兄弟艰辛经营商业,于19世纪初载返乡建造。

­  “八角楼”,约建于1910年

­  "雨伞厝“,建于1951年

­  “石印厝”,苏式建筑,建于1958年

­  “永胜居”,建于1980年

­  古厝飞檐

­  来源:清新眉山,文/编辑:郑亚娇 图:黄成超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5·18探馆攻略!泉州市博物馆邀你解锁非遗
  • 【民声有约】泉州鲤城:手推桶作业 避免环
  • 首届“诗坛杯”2025年春季永春佛手茶王赛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