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昨日,记者从南安市农业局获悉,《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品牌之路,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力争2017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水平
《意见》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南安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9万吨以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5个粮食百亩优质高产示范片,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农业“五新”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水平。加强粮油储备能力建设,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到2018年前建成与本级储备规模相匹配的标准化储备仓容。
在提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渔业、蔬菜、水果、畜禽、花卉、食用菌等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开展高标准生态茶园改造,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扶持绿滢、鸿盈、安雪等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配套建设温室大棚和智能温控大棚、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推广无土基质栽培、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等现代技术,鼓励发展蔬菜配送、农超对接;推进规模果园标准化、设施化和生态建设,开展龙眼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扶持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珍稀品种开发,开展码头镇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加快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家禽业和草食动物,推广生态环保型养殖模式,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养殖,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禽产业体系;培育多元立体生态林业产业,支持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壮大水产品精深加工,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
《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机械化、工厂化。策划生成和实施一批较具规模的设施农业项目,继续落实设施农业项目资金配套,重点发展适合南安市气候特点的温室大棚和智能温控大棚。扶持自动化生产线和温控菇棚建设,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冷链储运系统等设施,推广无土基质栽培、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等现代技术。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争取列入省、泉州市级物联网农业应用示范点,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及集约化水平。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评选3家以上南安市级示范点,争取2家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获评泉州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在生产方式上,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新建一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一批新型植保机械,减少农药施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每年都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重点推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基本全覆盖,建立耕地土壤污染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体系。持续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加快生猪标准化改造进度,拟保留的173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应在2017年底前完成标准化改造任务,不改造、未完成改造或改造后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养猪场,一律在2018年6月底前关闭;不在拟保留名单内的生猪养殖场必须在2017年底前关闭拆除;排查发现缺漏、回潮复养、违章新建以及存栏250头以下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养殖场(户)及时予以关闭拆除。(记者 黄伟励 通讯员 吴昭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