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梅山芸塘村评选表彰两位好儿子

海丝商报   2017-06-02 08:49

陈再福的孙女为爷爷端茶。

­  昨日上午,南安梅山芸塘村评选表彰两位芸塘好儿子陈再福和陈加全,200多名学生、家长以及芸塘村村民齐聚芸美小学,接受“孝道”的熏陶。

­  “72岁的村民陈再福一直陪伴照顾母亲,直到母亲102岁过世。40多岁的村民陈加全在外拼搏,不忘家中父母,每个礼拜都回来照顾父母。他们的故事,值得大家去学习。”芸塘村村支书陈卿发说,村里还将以“孝道”为主题,建设孝道文化宣传长廊、孝道主题公园、评选“好儿媳、好女儿、好女婿、好兄弟、好妯娌、好公婆”、开展孝道文化活动等。

­  不出远门种地为生照料养母直至终老

­  芸塘村老人会会长陈溪水告诉记者,陈再福家庭困难,3岁被抱养时,他的养父就去世了。成家生子后,大儿子出车祸去世,另外2个儿子在外打工,妻子又得了癌症去世,家里只剩下养母和4个孙子、孙女。“他对母亲有求必应,是村里公认的孝子。”为了陪伴母亲,陈再福大半辈子待在了梅山,没出过远门,靠着种田为生。

­  “经常看到他出门,有时为他母亲倾倒尿壶,有时步行几百米为母亲买她爱吃的酸梅。”邻居陈德管告诉记者,陈再福不会骑摩托车,如果要买的东西离家太远,他就会拜托街坊邻居捎带回来。

­  “母亲喜欢吃酸梅,每天一早要喝一杯茶,然后再吃稀饭,每天凌晨都会醒来吃东西,爱吃大肠糯米……”说起母亲的喜好,陈再福如数家珍。

­  30年前,陈再福的母亲患病奄奄一息,邻居劝他早点准备后事。他卖米卖菜到处借钱,凑了500元预订了棺木,但仍细心地照料母亲。“还好母亲后来病好了,活到了102岁。”陈再福说。

­  由于母亲爱干净,每天一早,陈再福端水为母亲洗脸,每隔3天为母亲洗澡洗脚,母亲指甲一长,他都会细心剪掉。有一次,他腰闪了,抱着母亲去解手的时候,因疼痛脸上冒出了汗。母亲看到之后,心疼地流出了眼泪。

­  “对于母亲的要求,我从来都是能满足就尽量满足。老人其实就像小孩子,最需要的是有人常伴左右。”陈再福说,每次洗澡,他都要先用手试水温;给母亲洗脚,他要放些盐巴、白醋、酒精。“老人皮肤脆弱敏感,一定要试水温,而且这样做可以暖身子,补充热气。”

­  今年正月初二,陈再福的母亲过世。“70多年来,我们互相依靠,互相陪伴。”直到母亲过世后,陈再福仍保留着以前的习惯,每天早上他仍忘不了泡上一杯热茶,等待再也回不来的母亲。

­  陈再福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影响了他的儿子、儿媳乃至孙子们。每次看到陈再福在水槽边洗衣服,6岁的孙女总会端一杯温水递给爷爷喝……

­  每周回家照顾老母亲买篮球架教父亲打球

­  “爸,咱妈的药用完了没?这周我回家再去医院拿药……”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在漳州工作的陈加全总不忘给家里打个电话,关心家中近况。每个礼拜,他都会回到南安梅山,陪伴父母。

­  陈加全是梅山芸塘村人,20多年前出外打拼。“在外闯荡的日子,总觉得愧对父母,后来小有成就了,希望把父母接到漳州生活,可父母希望待在家乡。”陈加全告诉记者,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夫妻俩只好妥协。20多年来,他和妻子每个礼拜都要从漳州赶回梅山。“即使生意再忙,也要回家看看。”

­  3年前,陈加全的母亲不慎摔倒骨折,接到消息的他马上撂下生意,连夜赶回梅山。“凌晨1点多回到家,看到母亲才放心,可是她从此落下了病根,生活不能自理。”陈加全心中充满了愧疚,从那以后,他一回家就全身心地照顾母亲。

­  “每次回来他都忙里忙外,到医院给老人拿药,冬天时会推老人出门晒太阳,还为老人按摩、洗澡,事无巨细。”邻居陈阿婆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她总能看到陈加全陪着母亲唠嗑。

­  “他回家比在公司还忙,一到时间点,就帮公公婆婆调好电视频道,细心地解说。”陈加全妻子告诉记者,公公婆婆爱吃的东西,丈夫也会记着,叮嘱她上街买菜,并亲自下厨。

­  昨日,在陈加全家门口,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篮球架,这是陈加全为年迈的父亲买的。“父亲爱运动,以前天不亮就起来锻炼,可现在老了,我担心他运动量过度,就在门前整了一个空地,教他打篮球。”陈加全说。

­  “儿子很有孝心,家里一有什么事情他都会赶回来,担心我们太辛苦还想请保姆。”陈加全的父亲告诉记者。

­  在街坊邻居眼中,陈加全是村中的“好榜样”。“从2010年开始,每逢过春节,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慰问村中80周岁以上的村民,村里有什么事情他也会热心帮忙。”陈溪水说。(记者 黄俊涛 赖香珠 李想 通讯员 陈金阳 文/图)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看见惠安|世界石雕惠安造
  • 看见惠安|世界石雕惠安造
  • 南安推“再下南洋”方案拓外贸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