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大力度推行“河长制” 守护泉州“大水缸”

福建日报   2017-05-25 10:05

  “有了河长们,感觉安心多了。”60多岁的村民洪阿伯说,1997年一场暴雨让邻村的一座古桥垮掉,居住在溪岸边的人家人心惶惶。如今,专人管护令人放心。

  除了白天,老洪还会在晚上11点半至凌晨4点半期间,不定期地巡查。“排查沿溪是否有不文明行为,督促民众维护沿溪环境。”英都镇人武部部长、河长办主任陈少坤说。

  去年11月,民山村在英溪附近增设了4个监控探头,实时监控沿溪河岸的情况。今年4月,英都镇还在手机微信设立了“英溪河长制工作群”,上情下达,及时反映情况。

  无独有偶,在南安市诗山镇,曾让人“望溪兴叹”的诗溪支流,变成了诗山百姓惬意的栖息地。2013年至2016年,诗山镇先后实施了晋江诗溪诗山镇河道治理工程、南安诗溪鹏峰段清水工程和诗溪鹏峰段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三个项目,通过干、支流两岸防洪岸线整治、生态护坡建设,河道清淤疏浚和一些排涝建筑物建设,大大提高了诗溪下游段的防洪标准,也改善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早在2015年,南安就制定了《南安市“河长制”实施方案》,8位市领导、20位乡镇主要领导、370位村(居)主任分别担任各条河流的河长、河段长,并根据实际情况招募河道专管员。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投资8.4亿元,实施项目55个,完成河道综合治理31.7公里,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1处,日均污水处理能力9.5万吨,初步实现河道“三洁六无”的目标,南安地表水省控以上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12个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水质稳定向好提升。

建立河流“病历卡”,未来巡河将实现“人机”结合

  今年2月起,南安掀起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新高潮,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得到了省河长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印发方案后,南安市水利局分组深入调查12条市级以上河流,力争5月底完成“一河一档”的建立;在已设置40多个视频监控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河岸车辆出入口、水事违法行为易发点等河段增设200个视频监控点,加密监控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活动;2017年计划完成九十九溪、寿溪、梅溪、檀溪四条河道清淤清障,计划总投资1263万元。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南安正筹建南安市河道巡查管理中心,并抽调水利局专家组进驻作为专业技术支撑。

  “未来河流将建立病历卡制度,由专家分析病情,开药方,每月对12条河道采用无人机航拍录像,定时跟踪病情。”南安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在水面巡查方面,河道方便行船的,将采用冲锋舟水面巡查;人员或车辆不方便到达的,将采用空中巡查,利用无人机以及其他科技手段辅助巡查。

  此外,未来全市主要入河排污口、支流汇合口、多发性河道采砂、渣土卸弃点等地段,将设立实时传输360度旋转监控系统,以便及时采集信息,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河流治理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联动推进、协调配合。”南安市区域河长、南安市市长林荣忠说,未来三年,将协调各方联动治水,狠抓责任落实,不断研究治水问题,力促南安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居环境更美好。(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林志东 赖香珠)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项目化管理赋能供销综合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
  • 泉州市举办2025年专业社工服务创新创业大赛
  • 惠光爱尔眼科、慧光口腔携手溪南村开展“明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