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泉州制秤师杨安福:良心几斤几两 全在一杆秤上

2016-07-13 08:03 来源:闽南网 0

杆秤变身“工艺品”

杆秤变身“工艺品”

  做秤就是做人

  从穿开裆裤起就摸秤的杨安福说,最难做的还是厘秤,这种秤的秤杆只有20厘米长,秤砣也小得像一颗小糖块,最小刻度能精确到“钱”甚至“厘”,古代都是用来称白银、黄金、名贵药材等。

  “良心几斤几两,全在一杆秤上。”在杨安福看来,做秤就是做人,制秤的人心要正,正如古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做秤也是做良心”。因此,每当手持杆秤,他内心都战战兢兢,时刻提醒自己守住规矩不越线,不在秤杆上打马虎眼,也不做缺斤少两的亏心秤。

  制秤在古代是百工之首,仅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算起,也有2000多年历史了。而今,电子秤基本上完全替代了杆秤,制秤这一老行当正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视线。只是在闽南习俗中,新婚、乔迁还是要悬挂一杆秤,以祈求吉祥、驱邪镇宅。也有一些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专门向他买那些上了年纪的旧秤,杆秤只是作为艺术品而被收藏,或许永远失去了使用价值。

  由于制秤程序繁多,世世代代以来,都秉承家族成员分工协作,全家上阵。然而,近10年前,杨安福的妻子和儿女就开起了家具家电店,生意也挺红火的,只有他舍不得关掉这间小店,也离不开这门手艺。(海都记者 陈建辉 王金淼 通讯员 梁少煌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南安市领导深入罗东镇征求党代会报告意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