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泉州制秤师杨安福:良心几斤几两 全在一杆秤上

2016-07-13 08:03 来源:闽南网 0

  铁饭碗手艺

  70多年前,祖父举家从浙江温州敖江迁来泉州开杆秤铺。那时,制秤是一门铁饭碗手艺,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交易暴增,制秤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那时,一杆常用的秤能卖到18元,跟他在机械厂干一个月收入一样多,大秤更是高达50多元,能赶上干部工资了,这让杨安福也忙里偷闲加入到家庭制秤流水作业中。后来,下岗后的他干脆继承祖业专心制秤。

  制秤从秤杆选料开始,杨安福偏好采用质地坚硬的红木、檀木等,买回胸径三四十厘米、没有节骨眼的大圆木料,再劈成3厘米的正方形木条,给杆两端包上铜鞘,用刨具、细砂布反复打磨抛光,力求头尾细中间粗、整体圆滑,并让铜片与木秤杆无缝衔接,摸上去光滑如玉。打磨的关键是要求秤杆一定要笔直。

杨安福为秤杆打磨抛光

杨安福为秤杆打磨抛光

  一杆秤准不准,就看平衡点(叨承)找得对不对、刻度划分均匀不均匀。杨安福用墨斗在秤杆上弹出一条墨线,再用圆规小心翼翼、精准均匀划刻度,刻度划多少,事先要根据杆秤所称重量来定。再测定盘星,也叫和秤、定叨承,在秤杆上挂上秤盘,放上砝码校验,一点一点挪动秤砣,找到平衡点做个记号。如果叨承定准了,称物时,提纽与铁钩两条线是双平行的,并与杆秤垂直。

  钻孔打眼很容易因用力过猛而失手,因为秤杆细小圆滑,大秤小秤上都要钻上百个星眼,要求整齐均匀,星眼要不大不小刚刚好,由此这道高难度工序也被称为“点星”。

厘秤上的刻度,要用放大镜标记

厘秤上的刻度,要用放大镜标记

  杨安福悄无声息地拿出一个有点像跟弹棉花的弹弓、用红绳牵拉的雷公钻,左手紧攥秤杆压在木凳上,右手飞快转动,很快,已标记好的星眼上就出现了一排跟针孔一样大小的星孔。

  钉星子也叫镶秤花,是公认的制秤技术难点之一。杨安福戴上厚厚的老花镜,左手将铝丝插入星孔,右手用锉刀飞快割断铝丝,要求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他说以前钉星子普遍采用性能稳定的水银,因为有毒性易伤手,后来渐渐改用铝丝了。上色打蜡、检测后,一杆秤才算完工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南安市领导深入罗东镇征求党代会报告意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