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历经1年20多次调解  “牛是谁家的”终于有结果了

2016-06-22 17:16 来源:南安商报 0

­  本报2015年8月28日及11月6日报道截图。

­  一场“牛是谁家的”纠纷历经了1年20多次调解,其间乐峰派出所对牛进行了“DNA”检测,鉴定结果出来后,DNA和两家的牛都不符,那这牛到底是谁家的呢?双手都不肯退让,直到这头牛生下了小崽,该起纠纷才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  这场纠纷到底是因什么而起,在这里,我们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2015年7月,飞云村村民廖某群报警称,他抓到一名盗牛的小偷。接警后,乐峰所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在飞云村华溪水电站附近的山头上,彭某生牵着一头黄色的母牛,他声称该头母牛是他哥哥彭某明于2013年农历11月份丢失的,而廖某群则称这头母牛是他2年前找仙游县的彭某丹购买的,两人为此一直争执不下(详见本报2015年8月28日2版报道)。

­  为证明母牛是谁家的,2015年9月,民警分别采取该头母牛的DNA与彭某丹(售卖给廖某生母牛的卖家)的母牛鉴定是否存在同一母系遗传关系,2015年11月,鉴定结果出来了,DNA和两家的牛都不符(详见本报2015年11月6日4版报道)。

­  彭某明为此心存不满,一年来,双方因牛的归属问题多次争吵。为此,民警们还赶往仙游进行调查,来回数十次。调解过程中,双方亲属对该纠纷案件都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可仍达不成协议,案件处于恶性循环中,纠纷愈演愈烈。

­  2016年,由于“争牛”事件逐渐扩大发酵,乐峰派出所多次邀请乐峰镇司法所调解员,并联合该村委会、当事人双方亲属进行调解,但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此牛就是我家的”,不肯让步,调解一次次“流产”。

­  一年内20多次的调解,让参与调解的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眼前的困难并没有使民警退缩,他们仍积极斡旋于当事双方家属及代表之间,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细致地做双方工作,直到小牛诞生。

­  今年6月17日8时许,在取得当事双方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乐峰派出所再次组织当事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并提出客观可行的调解方案,促使当事双方家属及代表面对现实。在民警及驻所调解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当事双方终于签下书面调解协议:双方所争议母牛的归属权为彭某明所有;双方互相放弃对对方的任何诉求;母牛所产的小牛归廖某群所有;双方今后不得因此事引起争端,如违约,违约方应承担由此引起的责任。

­  在双方亲属的见证下,这起历时一年的争牛纠纷终于尘埃落定,彭某明对调处结果表示满意,而廖某群也自嘲花钱买了个教训。(记者 黄俊涛 通讯员 林荣生 黄诗鑫)

­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想知道南安柳城出租房屋信息 扫一下二维码电子门牌就知道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