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000元滴血认牛 二次DNA鉴定结果却完全不同
闽南网12月19日讯 南安乐峰人彭某从廖某放养的牛群中,发现一头疑似自己丢失两年的母牛,彭某花了8000元为牛做DNA鉴定,结果却不是,彭某坚持要再做一次鉴定(本报11月5日A26版报道,扫码可查看)。前天,彭某联系海都记者,称第二次DNA鉴定结果出来了,不排除母牛跟他家的牛存在同一母系遗传关系。
除了两份鉴定书,彭某还保存了牛的血样,希望找回丢失的牛
鉴定要求不同
结论出现差异
彭某提供的两份《司法鉴定意见书》,均是由云南现代司法鉴定所作出的,落款时间分别是10月29日和11月27日。
第一份司法鉴定,结论是:排除彭某提供的牛与廖某的母牛的亲子关系。
当时,彭某提供的牛与该母牛是同一头牛产下的。彭某不识字,但他坚信那头母牛就是自己两年前丢的,于是要走了一份报告复印件,找人帮忙“解读”。当听到结论中“亲子关系”几个字时,彭某马上表示:“它们本来就不是母女,而是姐妹,怎么能鉴定亲子关系?”
彭某向派出所提出,不应该做亲子关系。经协调,乐峰派出所同意重新再鉴定两头牛的“姐妹关系”。于是有了第二份《司法鉴定意见书》,结果显示:不排除廖某的牛与彭某的牛存在同一母系遗传关系。就此,彭某认定“这头牛就是我当初丢的那头”。
廖某表示,他承认两份鉴定书都是真的,但不明白为什么一家鉴定所可以出具两份不同的结果,而且在第二次鉴定时,根本没有征询过他的意见。彭某则称,不管是否走上法庭,还是由相关部门进行解决,他都会全力协助,奉陪到底。
警方建议:
走司法程序解决牛的归属问题
自从拿到报告后,彭某就想把牛领回来,乐峰派出所也已同意在一个月内,将暂押的8000元鉴定费还给他,但牛的归期却迟迟未定。
对此,乐峰派出所经办民警讲述了两个“难点”:第一,鉴定所给出解释,动物的亲缘鉴定与人不同,动物的鉴定缺乏国家标准,第二份鉴定结论是从科学角度上做出的;第二,彭某称丢牛事件发生在两年前,事发时也没有报警,在发现廖某的牛与其丢失的牛相似的情况下就进行认定,但即便两牛存在亲缘关系,廖某如果是以正常购买属于善意所得,且目前因廖某饲养的牛较多,购买证据链中也无法明确这头牛究竟来源何处,所以难以由警方做出牛的归属裁定。
警方建议双方走诉讼程序,以民事纠纷来解决此事。事后,海都记者从南安法院获悉,如果双方就牛的归属问题仍存在异议,需走司法程序。
那么,第二份鉴定书到底靠不靠谱?海都记者致电云南现代司法鉴定所,证实对动物的亲缘鉴定中,国家尚无明确标准,使用哪个DNA片段进行鉴定。目前的结论仅仅是业内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的检验。以此来看,两头牛推断为同一母系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推定为同一个母系,就该事件可作为一个参考建议。(海都记者 史国亮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