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攻壳机动队”什么是赛博朋克 评价:有壳无魂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2017-04-11 11:07

­  二是思想内涵的套路化。

­  有人说好莱坞大片是个筐什么都能装,笔者倒是觉得好莱坞大片是个模子,什么材料拿模子一拍,出来的东西都八九不离十。

­  “攻壳”系列作为架空世界观的硬科幻作品,其主要展现的并不是人物,而是借由人物行为,展现“架空世界观”下对于世界万物的全新思考。士郎正宗的漫画和神山健治的TV动画以单元剧的形式,展现了“攻壳世界”的方方面面,人格复制带来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的人格获得、人对电子大脑的依赖、网络黑客劫持人类感官乃至思想的后果……每一集都令人深思。而押井守的两部剧场版则创造了高度风格化的“亚洲文化融合下的赛博朋克”视觉图景,并紧紧围绕着“人造躯体与人造AI导致人的概念模糊化”这一母题:当身体成为机械,仅存的一坨脑浆能否当做“生而为人”的凭证?而当这坨脑浆又可以轻易被程序操纵乃至替代时,失去了一切物质凭依的“人”是否还能自我确认?

­  而到了好莱坞这里,这一切都变成了主人公草薙素子的“个人超级英雄”故事。“迷失自我”进而“寻找自我”最后“发现自我”“接受自我”,顺便干掉反派。这一套推动人物行动的逻辑,并不是为了屈就观众的理解能力,而是因为这种剧情展开对好莱坞的工业流水线而言,最熟练、最稳妥,观众的认可度也最高,至少不会出太大的岔子,本质上讲这也是所谓“美国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洋溢着“自我确认者必将无敌”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乐观。

­  在95剧场版结尾,草薙素子将自己的灵魂上传至网络,最终与网络合二为一。与这样的结局相比,当然是主角在高楼顶上一边秀“超级英雄站姿”一边守望城市,配上“我是草薙素子,我是攻壳侠”或者“我是彼得帕克,我是蜘蛛侠”之类的画外独白,用这样的方法收尾更显好莱坞的“王道”——当然,也更无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男子遇夜跑大熊猫一开始以为是猪 当事人:
  • 母子错过航班大闹机场称耽误考公 网友:还
  • 全国妇联“幸福联线”婚恋服务已开展交友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