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电影及剧情分析 片名有两重含义介绍
知影 2017-01-16 14:59
既然故事将选择的流程和立场都清晰呈现,于是"杀与救"的话题,被进一步拓展为了"谁有权下令,又如何衡量得失"。粗看起来,片中的冲突方被划分成三派:主张执行的军方,主张放弃的女政治顾问,和墙头草首相、司法部长。军方主张既然是军事行动,那么附加损害是可接受的结果。女政治顾问则从道德高度出发,不断从流程、权限乃至人性方面质问,并明确提出牺牲无辜者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是政治家中最容易博得群众拥戴的类型作风(这个女政治顾问的造型都酷似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妈)。至于做墙头草的首相和司法部长,则是随着利益和风险的变化,摇摆不定,想到击杀恐怖分子带来的光环就倾向赞成,意识到牺牲无辜带来的政治风险又缩回去,四处找大腿接黑锅。最有趣的是身在国外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听完汇报之后回了一句"必须执行一个可接受的方案",等于什么都没说,官僚做派气死人。
不过随着故事的展开,各方面的内心动机细节一点点表露出来,谁高尚,谁冷血,就不是开始那么分明。
墙头草政客们,包括首相、司法部长利用的是程序正义上的流程,必须所有人都要问,包括外交部长,友邦国务卿,这样出了事大家都有黑锅,另外就是不断拖延,最好是拖到这事黄了。直到外交部长忍无可忍,说出了"如果让这帮人逃走,把购物中心里的 80 个人炸上天,要面对新闻媒体的是你还是我",政客们才哑口无言,痛下决心不能再拖。从一开始,无辜者的死活对他们就不是最关心的事,而是他们在其中受损还是受益。没错,这才是合格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