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本土电影突围支招 国产片能否多几样开胃菜
观众的差异化审美正在形成
2016年我国新增9552块大银幕,涨幅超过30%;去年末我国以4.1万块的银幕总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电影银幕的国家。
欧卫国分析,正是由于电影市场的急速扩张,近年来大量缺乏电影观看经验的“新观众”、特别是“网生代”观众进入电影消费。当观众的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对电影多元化的呼声自然也就愈发强烈。
以2016年为例,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创作的一部手法传统的纪实风格电影《百鸟朝凤》,在超长的放映周期中,取得了超过7000万元以上的票房成绩。“这至少说明中国观众对非商业电影的接受能力在明显提高。”欧卫国还提到,具有一定表现主义风格的《路边野餐》《长江图》这样的非常小众的艺术电影,以及《我们诞生在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这说明中国观众的差异化审美正在形成,也说明国产电影创作环境已经具有更大的包容和开放度。
国产科幻片和歌舞片最受期待
“从整体上看,近年国产电影在类型多样化上已有所进步。但是,相比于越来越强劲的市场需求和越发多样的审美需求,当下类型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一些市场空白有待填补,比较突出的是国产科幻片和歌舞片。”影视制作人毛云分析。
毛云认为,这些类型片缺失的原因有多方面:科幻片对影片主创团队的科学素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很高,同时视觉特效等技术难题也亟待完善提高;而歌舞片不仅对原创歌舞作品和编排有高要求,寻找到能唱、能跳、又有票房号召力的高素质演员同样是一大难题。
“从市场的走向来看,‘老IP’已不是吊起观众口味的灵药,新意和惊喜才是他们进入电影院的实际需求。”毛云认为,要改变现状,电影人需要放下浮躁,沉下心来钻研剧本创作与创新。
另一方面,欧卫国则建议不妨向国外学习这些类型片的成功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表达。“例如可否借鉴其在编剧、摄影、场景选择、剪辑包装等方面的长处,在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上融入中国特色的元素,这都需要国内电影人认真思考。”(记者 毕嘉琪 实习生 陈丹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