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华语电影各种种类盘点:风格化胜过类型化
风格化剧情片不敌好莱坞叙事:《追凶者也》&《湄公河行动》
以《李米的猜想》开始走进观众视野的曹保平可以算是剧情片的一个质量保证,尤其是2015年热映的《烈日灼心》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信任这位导演的编剧及制作水平。九月份上映的《追凶者也》,在曹保平自己看来,其完成度远高于《烈日灼心》,但票房却不尽如人意。《追凶者也》是一个编剧巧妙的黑色荒诞剧,三个不同风格的段落,从不同方向汇聚到一起,最终走向荒诞且让人大松一口气的结局。刘烨追凶的段落,充满悬疑;段博文亡命天涯的段落,无奈而悲情;而张译“杀一送一”的喜剧段落,才是影片的高潮所在。没有前两段的铺垫,不会有后来揭秘的喜剧效果,也不会有重重叠加的高潮,但前两个段落的絮叨和气氛的相对沉闷,让很多观众昏昏欲睡,甚至没有耐心等到最后的高潮出现便已离场。我想,这是这部结构巧妙的影片没有获得预期票房的主要原因。
《湄公河行动》是典型的主旋律影片,根据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行动小组如何揭开贩毒黑幕的故事。一个主旋律片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取决于叙事上的成熟。环环相扣的悬疑设置,层层递进的剧情节奏,从头燃到尾的硬汉热血,让观众沉溺于纯粹警匪片式的观影快感,自然而然地被影片中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而不觉中抛掉了对宣教意味的警惕。用好莱坞的叙事手法拍了一部中国主旋律影片,而且赢得了11.84亿的超高票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借鉴的有趣现象。
突破自我的良心之作:《我不是潘金莲》
大概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国式大片的象征性人物。票房和口碑的反差,似乎已经成了张艺谋导演生涯的宿命。声势浩大的《长城》依然如此。《长城》是张艺谋与时俱进的一部特效魔幻作品,场面一如既往地恢弘,但内容却更加空洞而且全无细节。看《长城》,就好像看不同队列争奇斗艳的大型团体操,美则美矣,但看不到鲜活的个体。当然,这就是一部商业片,就是冲着拿大场面砸票房的目的去的,所以个人情感和命运并不是编导关注的重点。但是,没有动人细节的大制作,在这个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水准已经普遍上了一个台阶的时代,可能很难到达预期的票房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