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暖流持续发酵 期待成为电影市场“黑马”

新华社   2016-12-16 15:56

­  “拍摄一千部影片,真正到院线上映的只有200部,其中盈利的还不多,这种剧情片的二八定律,对纪录片也一样。对于纪录片来讲,这个挑战更加严峻,因为纪录片很多,但震撼性的纪录片不多。”在此间举行的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资深电影发行人、上海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说,纪录片是有希望走向市场的,但在成为“黑马”之前,自己本身要经历锤炼。

­  中国纪录片制作重镇——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金越表示,院线平台依然是一个蓝海,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是否挖掘到观众心里想要的那个题材,是否具备了能够讲好故事的能力,是否具有制作高品质影像的基础。

­  在《生门》公映前,赵军联合另外两位资深发行人为影片发起了25城近100家影院“先观影后付费”活动。观众看完觉得好再买票,觉得不好可以“甩甩手走人”,尽管如此,已完成的87场放映也收获了18万元票房。重庆观众傅德鹏看完影片之后说:“整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新颖,之前在大银幕上从来没看见过的题材,看得让人心灵震撼。”

­  “纪录电影不光要简单捕捉世界,更要懂得讲故事。没有按照讲故事的想法去拍的,这往往是跟观众失之交臂的原因。”赵军说,《生门》的导演陈为军从40个家庭的故事中选取了4个作为代表,在医院里面待了100多天跟拍,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手术台内外,在叙事上又让影片充满悬念。

­  专家认为,从目前中国电影观众构成看,一部纪录电影能否引起年轻人群体关注,对于票房好坏至关重要。《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版今年1月播出以来,迅速走红网络,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在二次元主站哔哩哔哩点击量超过200万,收获6万多条弹幕。

­  在中影南方新干线副总经理邱晴看来,正是这个观看电影最多人群的关注,才使得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11月28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首映时,一票难求。“故事、风格、情感,以这三点来吸引现在观看电影最多的年轻人群,才有所收获,才有可能成为‘黑马’。”邱晴说。( 记者 陈寂)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加拿大总理说下周赴美同特朗普会晤
  • 美国多地爆发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多项政策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