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王学博:艺术电影也是种类型要做到微盈利并不难

2016-09-19 10:46 来源:羊城晚报 0

  这部20多分钟的短片参加了CIFF(戛纳国际电影节)和一些独立影展,也得到一些导演的认可,万玛才旦导演还建议我拍成长片。当时我们一口气拍了“西海固三部曲”,分别是三个短片,同时还拍了一部纪录片《满寺村的邦克》,积累了很多素材。有了做长片的想法后,我开始思考,《清水里的刀子》的小说内核很深刻,如果纯粹按照戏剧性的方式去表现,可能会破坏影片的意境,所以我不想从故事上去呈现,我更好奇在宰牛之前的四十天里发生什么。

­  羊城晚报:所以电影比小说增加了不少内容。

­  王学博:对,2009年我又去西海固待了十个月,住在村子里,更多地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其中有一些很动人的内容,包括影片里关于还钱、借米的部分,都是小说中没有的,我都放在老牛不吃不喝之前的四十天里。影片的结构分成了两部分,前边是马子善老伴去世后的四十天,后边才是小说中关于牛不吃不喝的故事。

­  羊城晚报:为什么直到去年才开始拍摄?

­  王学博:2010年我筹备了很久,但没有拍成。当时我毕业两年,找到了50万元资金,数量不少,但还是不够。之前我想得太乐观,长片和短片很不同,还要重新选景。那时候,我经验不足,操作有些难度,如果匆忙地拍又觉得可惜,所以直到去年才找到合适的机会重新筹备。

­  羊城晚报:拍摄长片和短片有哪些改进?

­  王学博:小说里关于老人的大部分内容是心理描写,我在做短片时用了很多台词或字幕来表现,后来发现不能这样做,这违背了这个人物的性格。之所以小说里全是心理描写,说明老人的心思很重,但不善于表达,所以要靠人物关系来刻画,不管是他跟儿子,还是跟村子其他人以及牛的关系。

­  另外一点是,西海固本身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影片中有雾、雨、雪以及干涸的土地,这些影像都是可以让人去品味的,导演不用直接讲述观点,但观众可以感受到。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柳岩携新片校园行活动 遇两男生争风吃醋抢合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