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佳进军电影界 写《全世界》时就想要拍成电影
从次序上来说,《全世界》剧本完成、公映时间都先于《摆渡人》。邓超版“陈末”将于月底与观众见面,而梁朝伟饰演的另一位“陈末”再过几个月也要和观众见面,请张嘉佳做个对比评价,他断然拒绝,“我不会做任何评价的。超哥演得很好,梁朝伟演得很伟大。(为什么是伟大?)梁朝伟演什么都伟大,他这样一个演员。”张嘉佳表示自己是从合作者的角度来说,“Tony(梁朝伟)就是你问他要一朵花,他给你一个春天的演员。可是我相信,大家把这两部电影都看完,会觉得明明是不同气质不同类型的两个人,演的就是‘陈末’。”
编剧身份之放低姿态
《摆渡人》反复修改,写了一百多稿
虽然张嘉佳说《全世界》小说已自带画面感,可是他写电影剧本时还是先后写了几十稿。不过相对而言,《摆渡人》的剧本写作过程更令他煎熬,因为这是跟被视为慢工出细活典范的王家卫合作的。
2013年,这位国际大导主动找到写“睡前故事”的小伙子,两人在上海喝酒聊故事,合作的事情水到渠成。张嘉佳说前三个月像打了鸡血般兴奋,“几乎没怎么睡觉的,都在写剧本。”可是当他拿着自觉已经100分的剧本递去给王家卫时,总是被王家卫退回,“他说不行!得有一万分!”
在修改过程中,张嘉佳始终没有摆出畅销作家的姿态,在经过沮丧、振奋的无数心理轮回后,他觉得自己就是被王家卫推着前进,“你只要打开我的电脑,就看到《摆渡人》剧本像门牌号码一样,密密麻麻写着几稿几稿。”
最后张嘉佳一共写了一百多稿、高达七十几万字。
导演身份之特别待遇
王家卫用三年时间教他拍电影
张嘉佳坦言,进入影视圈后“一直没想过当导演,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编剧。”还笑着说,开始宣传《全世界》之后,发现自己一大短板,“我跟好多人比起来就有劣势,没有为了拍电影所遭受的辛苦史,也不能说自己从小就想拍电影,因为我就没想过会拍电影啊,我的梦想就是吃好玩好穿好过得好,也没有情怀可卖。”鲜明例子是,给《刀见笑》写剧本后,对电影毫无热诚的张嘉佳消失了四五年,同样是新人的导演乌尔善凭《刀见笑》打出名头后却跑去制作了《画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