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影评:崩坏的环境中考量人性
刚开始也如同金常务,自私且狭隘,但他身旁跟随着的秀安是 " 孩童 " 的原型。未经社会污染,保有天真与单纯的向善本能,而还拥有想要保护这份纯真不受侵犯的 " 爱 "。" 爱 " 是打从心理治疗界佛洛伊德起头就强调的最重要的能力与生活目标之一,直至今日几乎各家学派都仍推崇 " 爱 " 的本质是关系建立与转化的基础。
以 " 爱 " 为生活中心时,能放弃以 " 自我 " 为中心,这将能克服自我意识达到最高峰后的自恋倾向──开始看见身旁的人事物,不再自私自利,不再被潜意识阴影所占据。
片中的主角石宇在女儿的影响下,开始救人,开始无法弃人于不顾。
因此从出现活尸后,石宇慢慢被秀安影响,他开始救人,他开始无法弃人于不顾,最后也因为拯救孕妇成景而让自己的手被咬,甘愿付出生命也不愿看见另一位拯救了自己与其他人的拳击手相华的伴侣受害。
这时是一位 " 英雄 " 的真正成型," 基于特殊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情结,某些既定价值、信念与观点就会产生两极分化。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文化个体化的潜能便即将浮现,它将会包括分离与合体的动力。"
也就是说,石宇原本深植心中的功利主义、自我中心即被分离,不再将传统利益看做自我实现的唯一,进而回归内心的是,拯救他人的道德意识与想起秀安出生时的喜悦,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幸福。此刻,他开启了遇见内在真实自我的道路,走向个体化。
可惜,我们总是命在旦夕的那刻,才领悟到最该珍惜的、最该拥护的是什么。
活尸心理学?
如果荣格的 " 个体化 " 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照见阴影," 为了让存活的个体完全体现自己,在经验世界的时空当中变成真实的自己 " 的正向转化,那么活尸也许就是被内在阴影完全征服自我意识、掩盖自我真实经验能力的逆向转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