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成第一位华人女性评委 出席多伦多电影节
章子怡与多伦多电影节的渊源
按照国际电影节过去选评委的风格,相对于导演,演员数量明显更少,如果某位演员要成为评委,除了要在本国电影行业有一定分量,同时又有一定国际知名度,还有一个考量因素,是与电影节的渊源。
2006年,冯小刚领军的《夜宴》登陆多伦多电影节,章子怡也在国外媒体的闪光灯包围中踏上了红地毯。
由于对我国商业电影现状普遍不了解,国外媒体对《夜宴》的评价五花八门,但回头看来,《夜宴》的确帮中国商业电影走出国门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试水。
2012年9月10日,章子怡身着白色露背高肩长礼服,再次踏上多伦多的红地毯,由她主演的华语影片《危险关系》,作为唯一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展映单元的进行了北美首映。
首映现场,章子怡用英文与到场的全球媒体与观众进行了互动。观影结束后,现场观众被精彩的影片所打动,对主创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而章子怡也当场被观众感动到落泪。
这些年来,章子怡电影进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展映单元的有:2000年第2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卧虎藏龙》;2004年第2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十面埋伏》;2006年第3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夜宴》;2012年第3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危险关系》。
进入当代世界电影单元的有:2003年第28届多伦多电影节《紫蝴蝶》。其中,2000年第2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影片正是《卧虎藏龙》。
今年4月,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卡梅隆·贝利造访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章子怡:“我觉得章子怡是为数不多的,西方人能叫得上名字的,仍然活跃在银幕上的中国电影演员”。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国际章在好莱坞只是一个边缘化的小演员,的确不是,评委的选择说白了也是一种影响力考量,虽然多伦多电影节和中国电影比较“亲”,但选谁不选谁,还得看实力。
国际章的多伦多和华语电影的多伦多
今年参展的华语影片中,既有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入围特别展映单元,也有许冠文主演的台湾片《一路顺风》入围“先锋单元”。
它们将与奥利佛-斯通导演的话题作《斯诺登》、作为开幕片的翻拍版《豪勇七蛟龙》、《滚石乐队万岁:拉美之旅全纪录》等共同迎接媒体和观众的掌声,或吐槽。
近年来,华语电影在海外电影节的声量总体趋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华语电影商业化转型的大势,但也折射出华语电影品质的整体停滞,尽管在国际电影节夺奖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电影水平,但持续缺席国际电影节舞台,无疑是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信号。可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人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得到认可,其中的张力,需要更多优质的中国电影来消饵,但多伦多电影节在此际对华语电影释放出的善意,无疑值得珍视。
国际章的称号,在国内一直存在争议,这是个事实,但我们细细去分析的话,会发现她在国际影坛具有的影响力是真实可感的。从《卧虎藏龙》开始,章子怡从同代女演员中突围而出,成为国际章,是自己的努力,也是华语电影造化弄人之下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果纳入华语电影的大背景考量,无论是这一届多伦多电影节国际章的“站台”,还是上一届贾樟柯的“站台”,说到底,这都是在为华语电影站台,因为他们都代表了中国面孔,成为了华语电影国际化的一道风景,而这,或许才是章子怡首任多伦多电影节华人女性评委的真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