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暑期档国产片票房下滑四成 中国电影沦为金融“衍生品”

2016-09-02 11:24 来源:北京日报 0

­  近两年,包括基金分拆、保底发行等与电影产业并无关联的众多金融概念,频频出现在影片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周铁东透露,其常见做法是,一部影片创作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都可以被打造成标准化的理财或信托产品进行融资,而且相关投资方还能从股票市场坐收渔翁之利。从去年的《港囧》到今年的《美人鱼》……与金融衍生品相生相伴的影片比比皆是。

­  “电影人瞬间就可以切换成金融领域的高手。”刘浩东认为,资本介入电影本没有错,但如果电影人只去思考如何联手资本获得高额回报,资本之恶就会被放大。

­  你该思考的

­  挤泡沫让电影远离资本迷途

­  按照目前的票房分账及缴纳税金比例,制片方的收益约占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一。比如去年内地电影市场约440亿元总票房,制片方从中获得收入约147亿元。再刨除其中的进口片份额,国产片制片方获得的收入不足百亿元。在投资与回报持平的情形下,国产片目前制作投资额也就在百亿元以内。

­  “但现在电影圈的制片投资额远超回报额,供求已大大失衡。”蒋勇认为,超常供应的金融资本并不寄希望于票房回报,而是借电影“下蛋”,从资本证券市场上谋财。在他看来,过多的“资本泡沫”已绑架了中国电影,导致电影产业走上迷途,并未推动电影产业壮大。有外媒不无揶揄,中国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票仓,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坐到影厅观看电影呢?

­  相比中国电影市场成熟得多的美国电影市场,就不会出现像《叶问3》这样的资本游戏。“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思考,这到底是依然稚嫩的中国电影市场产生的畸形表现,还是在监管与法律层面尚有缺位?”周铁东如是说。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三界传说》魔幻巅峰之作 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