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影 > 华语电影新闻 > 正文

暑期档国产片票房下滑四成 中国电影沦为金融“衍生品”

2016-09-02 11:24 来源:北京日报 0

­  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上映影片中,豆瓣评分在5分以下的“垃圾片”占比超六成。还有,以前竞相争抢暑期档的现象出现“画风突变”,包括《大话西游3》在内的多部影片临时撤档,“技术原因”、“档期竞争激烈”成为集中借口。“电影市场大盘疲软,加之对自身影片质量不够自信,选择后撤也是自保。”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说。

­  你不知道的

­  中国电影沦为金融“衍生品”

­  在蒋勇看来,资本的双刃剑正在显露其狰狞的一面。这些年伴随各路资本疯狂涌入,的确让国内市场的容量由几十亿元快速跃升到四百多亿元,“但也掩盖了创作能力低水平徘徊的现实。电影人在坐享风口浪尖无限风光的同时,没能拿出更多让观众愿意花两小时认真观看的影片。”电影市场研究者刘浩东也认为,资本大举介入已影响到电影人的心态,“对于电影生态而言,‘赚快钱’才是伤筋动骨。”

­  著名电影人周铁东看得更透彻,“内地电影市场一度飙涨的内在动力是电影生产被金融资本所裹挟,而不少资本醉翁之意不在电影,它不过是金融运作的诸多环节之一。”

­  典型案例莫过于上半年爆发的电影《叶问3》假票房事件,其幕后投资操盘者正是资本市场的老手——快鹿集团。有业内人士如此分解其运作手腕:利用旗下影视公司,通过自家资金管理公司,在多半是自家的P2P平台进行融资,看起来钱是投向了影视项目,但显然几家关联公司的股价才是其兴趣点。

­  “在环环相扣的流程中,你很难看到因电影而起的所谓影视项目,与艺术生产还有半毛钱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影从业者认为,如此做法只会将电影从艺术作品无限拉低成金融敛财工具,“整个套路就是某种‘圈钱游戏’,电影更像是出于融资宣传打出的一则华丽的‘广告’。”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三界传说》魔幻巅峰之作 光明与黑暗的较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