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6暑期档爆冷 票房比去年下降15%
4、动画片成为今年暑期大英雄,拯救了岌岌可危的美国电影市场。除了因为今年动画片普遍质量不错、适合全家老少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好的动画片真的很少在流媒体上出现,甚至DVD都极少打折。这意味着,也许你哪天在Netflix上就会看到《复仇者联盟》,但却从未看到过皮克斯的任何一部动画。想要看好的动画片,真的需要去电影院或购买昂贵的影碟。这道理很简单:家长是动画片的固定且忠实消费者,为了孩子,他们绝对不吝惜买票。赚小孩的钱就等于赚一家子的钱。在今年年初,曾有很多人发现 “说话”动物的动画片特别多,担心会不会造成重复感。但就目前看来,“说话”动物正是孩子与家长想要的,特别是故事感人又温馨,动物还很萌的话。这也许会导致未来几年这类动画继续流行。
5、影评人暂时不会丢饭碗。至少在北美,观众还是很相信评论的。特别是在影院中充满大片时,究竟选择周五出去看哪部,大部分观众还是会先在购票前看一些烂番茄网站的评分。因为这类媒体评分网站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并不会因为得罪了一小部分人就被迫关闭。
从今年票房结果来看,一部电影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它的票房表现,特别是对影片第二周跌幅有很强的影响。大部分票房突出的电影都有80%以上的高评分,而如果评分低于30%,就算是超人、蝙蝠侠如此令人熟悉的角色也难以发挥出票房吸引力。《魔兽》、《超蝙》、《X特遣队》、《独立日2》等大片都早早抢占了好的档期但却遭到影评人抨击而影响了票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四部片子的影评评分其实开放的很晚,大部分都在上映前一周才公开,甚至《独立日2》根本没有提前举办大规模媒体试映,而《魔兽》则是拒绝给中国媒体提前放映。这些都是电影公司希望能最大限度降低影评对票房影响所做出的努力。但是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越是不让媒体看,不让媒体评论,挤压的怨气越重,媒体也越加苛刻。当然影响票房的不只是媒体的口碑,还包括粉丝本身在IMDB上的评分及在社交网络上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