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李开复:高估值公司不是人人可做

2015-07-23 16:05 来源:腾讯科技 0
小创业者要警惕巨头,先不做平台,解决一个明确的用户痛点。

不能把智能当做用户需求

  第四个建议,过分智能化。我当然知道“智能”这个词是人人都用的词,我们投资了很多公司也号称智能,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把智能当做一个用户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跟我们的功能两者是不一定一样的,比如说可以但是以前我在苹果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叫Apple Newton,就是PDA,我们可能还记得这个产品,虽然它很智能,但是它智能归智能,然后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虽然它很智能,但是在Apple Newton上,你只要稍微画一画,这个东西就会被丢垃圾桶里,当时我们说可以做手写识别,可以传到什么云上,可以做各种智能化的人机界面,可以把联系人和聪明的打通,跟PC接通,有各种不同的功能,非常智能化。而且这在超过20年以前就有这样的功能,多了不起。

  但是用户购买的不是智能,用户要买的是功能。而苹果做的第一个版本的iPod,一点都不智能,它的营销是能够明确告诉用户痛点,你可以存一千首歌在这个机器上。当时我们都记得那些mp3,都很好用,人手都有一个mp3。

  但是mp3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只能放几十首,或者最多一两百首歌。尤其在中国,每个的歌都很多,ipod就是能够非常明确的解释说你能放一千首歌,你把ipod打开来用,没有什么功能,就是可以旋转、可以按,上面有一个很简单的菜单。

  同样一个公司做智能没有成功,但是做有用的东西成功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做产品的本质,还是要做真正的好东西,解决真正用户的需求、痛点和问题。而不是说加个芯片就智能,能连上网就好用,真正的好用我们心里都是很清楚的。

创新工场曾帮乐视做电视供应链

  最后一个误区,我们要找一个好的硬件团队,硬件团队把它设计出来扔个给工厂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整个硬件开发过程跟软件不一样,软件开发好了、部署好了,丢到网上,真的就进入了使用阶段,但是硬件还有打样、优化、开模、量产,甚至你在设计的时候,选的一个芯片可能是很好的芯片,但是实际上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芯片是不是最便宜的,或者它是不是质量最高的,还是会出问题的。

  可能你也没有考虑到,它今年量产能不能达到量和需求。在各方面的问题,有好多好多的坑在里面。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做硬件创业不可能说就扔去找代工厂的,你真的很需要能够深度的了解,比如创新工场曾经帮乐视做电视的供应链,也曾经帮美图手机寻找代工和硬件人才,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量产的困难度、供应方面的难度,我们如果真的想要把硬件产品做好,它的开发、生产、量产要结合,你的公司需要这方面专业的人才。

  我们实际工场的案例是看到了很多硬件创业者共同的痛点,我们和富士康开启了双赢模式,我们能让富士康看到所有投资的硬件项目,也能成功对接。富士康也看到了创新工场的项目,如果需要开模,它可以免费提供,如果需要小量生产,它可以破例进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硬件创业者非常喜欢创新工场作为合作者,因为合作了之后,他们基本都可以得到富士康量产的服务。所以可以看到我们投资的公司,包括小鱼在家、美图手机、极路由、空气果等等,都是由富士康来生产的。

  原来公司可能做一千台一个月,已经很辛苦,富士康要做两三万台,都丝毫没有问题。所以这跟软件也是有很大区别。所以怎么样找到一个好的硬件的工厂的合作商,这是非常关键的。

IOT时代可衍生出标准平台

  最后我想谈一下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发展。整个硬件刚开始是引入阶段,就像我们今天所处在的状态,现在我们开始可以布局,现在的硬件我们认为还是主要考虑到的几点是,整个平台还没有产生,所以每一个硬件公司要考虑到解决了什么样用户的痛点,怎么样能产生在某一个狭窄领域的品牌效应,能够产生优秀的硬件,让用户能够满意。在中国能够量产、生产。

  有没有办法能够甚至把美国人更多的创意引入、合作,因为新的点子,美国还是比较先的。比如特斯拉有多个例子。但是下一个阶段,中国量产是很重要的,所以中美结合是很重要的考虑的观点。

  我们刚开始看到未来有440亿台的智能硬件的产生,到底什么会造成井喷的作用呢?这是在一个高速发展期我们认为现在井喷的状态还有一些瓶颈。

  第一个是行业的标准还没有发生,因为现在很多厂商比如说海尔可能目标就是你全家都用海尔,三星希望你全家都用三星。这些我们过来人看到其实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小米、乐视、360都可以共存。

  这些业界的大佬们他们需要结合起来,能够同意在一些业界的标准上合作,能够共存。这个行业标准是要花一些时间的。

  第二个问题是价格,每一台,有有些RFID等成本,在一些行业里还是太贵,开发、创业的过程成本也比软件高。我们相信平台怎么出现呢?

  可能先有杀手型的平台出现,然后衍生IOT的Android的平台。我两个月前在美国跟一个人沟通,他说安卓让手机创业,要让花三亿美金来出一个手机公司,在十年前。

  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IOT的时代,会不会有这两件事的发生?我认为是可能会有的,我们应该关注杀手级的运用,从它可以衍生出来一个标准的平台。

  这个平台一出来之后,我们每一个创业者所要花的创业成本,就会大幅度的降低,这样更多创业者可以介入,更多创新可以发生,井喷的状态就会出来。

  在这个状态出来之前,我会抱着谨慎的态度,不会大胆的预测在那一年就会有井喷的状态。我先谈的一点是,在痛点、品牌、分工、优秀硬件方面要做好,然后慢慢的才会有标准,然后降价,然后有一个杀手级的产品,然后会成为平台。这就像我们在六年前对移动互联网做的预测,这是我们对智能硬件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基于这些展望,创新工场的投资也是看到了今天已经发生的这几点,所以你不会看我们去投资一些所谓的硬件平台型的公司,因为那个实在是有点困难,在行业标准和成本都还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面临一几个关键词,比如品牌,哪些公司可以产生一些行业性的品牌,比如一台智能钢琴,也许未来会取代雅马哈的品牌。

  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现象,就是总理也非常认可这个工业4.0的看法,我们也开始布局了很多投资,在工业的4.0能够有贡献。在创新工场我们的期望就是在未来的一年左右,走好这几个关键词。因为这些是最大的用户产生共鸣的机会。之后我们也认为一个平台会产生,创业的成本会下降,真的带来硬件创业时代的黄金时代。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乐视副董:乐视体育估值30亿 将启动B轮融资
下一条:微软手机业务瘦身目标明确:减去三分之二体量
24小时新闻排行榜